近日,一段粉絲在機艙內追星導致混亂的視頻引發輿論關注。有網民稱,8號在乘坐廈門航空由長沙飛往福州的MF8330航班上,遇到了瘋狂追星的粉絲。飛機還沒停穩,就有人試圖闖入公務艙,空乘人員反復阻攔無果,現場一片混亂。視頻中,有人試圖拉開公務艙與經濟艙之間的隔斷簾,三名空乘人員則反復拉起隔斷簾,但仍有粉絲不斷涌入。據飛機上的乘客介紹,引發追星熱潮的是近期因《逆愛》而一夜爆紅的演員田栩寧。事發當時,田栩寧全程一言不發。
那么,究竟是不是粉絲追星導致場面混亂?對此,廈門航空昨天回應稱,公司已關注到相關情況,的確是有人追星導致機艙內一度混亂,乘務組一直極力勸阻,并按照程序處置,事件沒有造成航班正常運行,也未造成航班延誤、堵塞等情況。
事實上,狂熱粉絲過激圍堵藝人,瘋狂跟拍藝人的情況并非首次發生。今年5月8號,有網民說,自己與國內某男子音樂組合成員乘坐海南航空的同一航班。在飛機起飛前 及落地后,不少粉絲擠到頭等艙附近圍觀拍照,造成機艙內一片混亂。此前,國內某藝人組合團體在演出結束后返回北京,航班抵達后,大批粉絲瞬間激動起來,不聽從民警勸阻往前沖,期間不停有人摔倒,甚至有個別粉絲為近距離接觸明星,試圖沖闖民警預先設置的隔離區。好在民警果斷處置,才未發生嚴重后果。
粉絲在飛機未停穩前,強行闖入公務艙,這種極端的追星行為,已經嚴重威脅到了飛行安全,并違反多項法律規定。公務艙通常位于飛機前艙,是機組人員活動頻繁區域,"私生飯"的闖入可能直接干擾到機組人員工作,尤其飛行員在起落時需要高度專注,不容分心。此外,飛機艙空間狹窄,各類設備繁多,"私生飯"的沖動行為 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最終破壞飛行安全。
此類行為已經擾亂公共交通工具秩序,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如果造成航班延誤或其他安全事故,還可能構成刑事責任。此外,航空公司有權將不法乘客列入黑名單,限制其后續乘坐。
野蠻的飯圈文化不僅給公共安全帶來隱患,"私生飯"和代拍還通過售賣明星信息牟利,構成了對明星隱私權的侵害。但很多明星往往選擇息事寧人,一方面法律維權"投入大、收益小",另一方面,也怕遭到私生飯變本加厲的報復,最終損害個人形象。值得注意的是,畸形的"飯圈"文化已經不是個別粉絲的不理智行為,背后有一條完整的利益鏈。作為"飯圈"文化的利益相關方,一些經紀公司、商業機構為了流量、話題 雇傭"假粉絲"制造接機盛況,還有泄露明星行程的"內鬼",再到縱容非理性應援的平臺,資本驅動下的"飯圈經濟"早已將粉絲文化 異化為無視規則的狂歡。
如何整治非理性追星,維護公共秩序和他人權益?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馬亮今天在接受看看新聞Knews采訪時表示,一些粉絲無腦追星對公共安全構成威脅,這種行為反映出不少粉絲存在法律意識淡薄的問題,不僅侵害了明星的隱私權,而且可能對社會安全構成風險。同時,不少粉絲可能存在法不責眾的觀念,因此,面對野蠻追星行為,民航部門不能聽之任之,而是要對涉事的人員進行嚴厲的懲戒,航空公司也可以將具有這些行為的人納入黑名單,對他們的行為進行約束。
馬亮說,當明星抵達特定目的地時,航空公司和民航局通常掌握相關行程信息。基于此,相關部門完全可以采取更主動的預防性措施,預測潛在風險并提前干預,而非僅依賴事后補救。唯有建立起這種具有前瞻性和預見性的管理體系,才能更有效地解決問題。此外,不能僅停留在處理表面上的圍觀、圍堵現象,更要深入剖析并打擊其背后的產業鏈運作模式。只有對相關產業鏈進行標本兼治的懲治,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公共交通工具的運營安全。
看看新聞記者: 彭曉燕 游瑋 阮麗
編輯: 阮麗
責編: 彭曉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