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郭蕊
“上周六一天,我們接診了17名重癥中暑患者,其中6到7人屬于熱射病,核心體溫達到了40℃左右。”7月9日,在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張強告訴記者。“自六月中旬以來,來院就診的重癥中暑患者數量大幅上升,目前醫院的EICU重癥監護室里還收治著未脫離生命危險的熱射病患者。”
入夏以來,濟南持續被高溫熱浪籠罩,氣象部門接連發布高溫預警,在這樣的天氣里,"熱射病"這個聽起來有些陌生的詞,正成為威脅生命的"隱形殺手",引發全網關注。
熱射病:最兇險的"高溫殺手",絕非普通中暑
"很多人覺得中暑是小事,扛一扛就過去了,但熱射病完全不同。"張強解釋,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而熱射病是重癥中暑中最嚴重的一種,堪稱"高溫殺手"。張強提醒:"熱射病不是普通中暑,它能在短時間內摧毀人體器官,死亡率高達50%,必須高度警惕!"
它的核心特征是"超高熱+意識障礙"——患者核心體溫會飆升至40℃以上,同時出現抽搐、昏迷等中樞神經系統障礙,還可能伴隨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簡單說,就是人體體溫調節中樞'罷工'了,在高溫高濕環境下,身體散不出熱,熱量在體內瘋狂蓄積,就像一場'內部火災'。"
更可怕的是,熱射病對身體的傷害是不可逆的。"人體細胞里的蛋白質,在持續高溫下會像煎雞蛋一樣變性壞死。"張強打了個形象的比方,"心、腦、肝、腎等重要器官一旦被'燒毀',損傷就再也無法修復,即便僥幸存活,也可能終身殘疾。"
兩類人群最易中招:戶外勞動者與獨居老人
在張強接診的熱射病患者中,有兩類人群最為典型。一類是"勞力型熱射病",多發生在高溫高濕環境下從事劇烈活動的人群。"建筑工人、外賣小哥、運動員、消防員......他們大多身體健壯、年齡不大,但在烈日下持續作業,半小時就可能出事。"另一類是"經典型熱射病",盯上的是年老體弱、有基礎疾病的人群。"上周有位獨居老人,家里沒開空調,通風也差,子女發現時已經昏迷。"張強嘆息,這類患者往往沒有高強度活動,但因身體耐受性差,在悶熱環境中極易中招。"他們可能舍不得開空調,或不會操作,加上獨居無人照料,等發現時已錯過最佳救治時機。"
從不適到昏迷可能僅半小時!急救"黃金30分鐘"要這樣做
"熱射病的發展速度遠超想象,從出現不適到昏迷,最短可能只有半小時。"張強強調,面對熱射病,"時間就是生命"絕非虛言,急救必須爭分奪秒。第一步:立即脫離高溫環境。把患者移到陰涼通風處或空調房,脫掉多余衣物,讓身體"逃離"熱源。第二步:瘋狂降溫,這是救命關鍵。"用冷水澆身、把身體泡在冷水中(頭部露出),或者用冰袋敷脖子、腋窩、大腿根——這些地方血管密集,降溫效率最高。"張強特別提醒,千萬別用退燒藥或酒精擦身,"熱射病是體溫調節中樞出了問題,退燒藥沒用,酒精還可能通過皮膚吸收加重損傷。"第三步:保持呼吸通暢。昏迷患者要側臥,防止嘔吐物窒息;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做心肺復蘇。第四步:補水有講究。只有患者清醒時,才能喂少量淡鹽水或運動飲料;昏迷狀態絕對不能喂水,以免嗆咳窒息。"最重要的是,一邊急救一邊打120,一定要告訴醫生'疑似熱射病'。"張強強調,要在30分鐘內把體溫降到39℃以下,"降溫持續到救護車來,每拖延一分鐘,器官損傷就多一分。"
專家提醒:防范比救治更重要
"熱射病可防可控,關鍵在重視。"張強給不同人群劃出了"防護紅線"。戶外工作者: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4點的高溫時段,每半小時到陰涼處休息,隨身攜帶含鹽飲料,別等口渴了才補水。穿寬松淺色衣物,備好冰袋,感覺頭暈、心慌立即停下。老年人及體弱者:家里一定要開空調,"醫藥費可比電費貴多了"。子女要每天問候獨居老人,檢查空調是否正常,提醒多喝水。普通市民:高溫天盡量減少外出,飲食清淡多吃果蔬,保證睡眠。若出現體溫升高、面色潮紅、乏力,別硬扛,立即降溫休息。
"高溫無情,但只要做好防護,就能避開這個'隱形殺手'。"張強的話語里,是對市民平安度夏的深切期盼。眼下熱浪仍在持續,這場與高溫的"攻防戰",需要每個人提高警惕,才能守住生命健康的防線。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