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趙述評)7月10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市消協")第六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召開。上一屆理事會成立以來,累計受理消費者咨詢投訴93.04萬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6億元。
市消協構建全鏈條服務矩陣。96315熱線服務系統全面升級,5條線路日均登記量突破425單。通過建立"咨詢-分析-轉辦-反饋"全流程閉環機制,投訴受理時效大幅縮短。市消協創新引入法律專業人員駐場接聽機制,為消費者提供"即時咨詢+專業指引"雙軌服務,成功筑牢消費維權"第一道防線"。
依托96315熱線數據資源,市消協創新建立"投訴數據動態監管+重點企業精準約談"模式。通過高頻問題聚類分析與消費者訴求場景量化拆解,累計對近200家企業開展約談整改,形成"調解一批、警示一批、規范一批"的治理效應。同步建立"整改效果回訪-問題復發預警"機制,壓實企業主體責任。
市消協推出"96315消費糾紛和解綠色通道",通過"企業自主協商+消協組織引導"的協同模式,優化流程降低消費者維權的時間與精力成本。僅2024年全年企業自主化解投訴近2萬件,解決率達94%,大幅降低消費者維權成本。
市消協聚焦消費熱點領域,累計開展智能門鎖、酸奶、調味品、洗衣機、油煙機、羽絨產品等比較試驗近百項,覆蓋6000余種品牌。其中,智能門鎖可靠性測試、防蚊手環驅蚊效果驗證等試驗成果,直接推動相關產品標準的制定或完善。
針對消費領域突出問題,市消協組織專項調查57項,形成《大數據殺熟調查報告》《北京一日游消費體驗調查》等系列成果。相關成果為起草《單用途預付卡管理條例》《北京市旅游條例》等法規提供參考,助力科學立法進程。
在區域協同創新方面,京津冀逐步建立起聯席會議、聯合調查等協作機制,總共受理消費者投訴咨詢265萬余件,開展智能門鎖、汽車配件、兒童用品等領域的比較試驗170余次,組織網絡直播營銷、在線旅游服務等消費調查70余次,制定《京津冀線下實體店無理由退貨規范》等4項團體標準,建成全國首個區域聯合線上消費教育平臺。
在"3·15""雙11"等重大消費節點,三地聯合開展餐飲外賣"食安封簽"贈送、快遞面單上消費警示加印等活動。針對熱點問題,組織跨區域聯合消費體察,推動行業整改,形成監管合力。
在全市大型商場、景區、社區等設立消費維權工作站,市消協推動維權服務"關口前移"。目前,基層消費網絡已覆蓋重點商圈、農貿市場以及行業協會,實現"家門口"便捷維權。
市消協開展"誠信經營示范單位"創建活動,推動全市1600余家企業簽署《誠信服務承諾書》,行業自律和消費者滿意度雙提升。
市消協與市高級人民法院共建消費者權益保護基地,建立四項機制,推動消費權益糾紛"一站式"化解。與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等組織深度合作,擴展消費教育、投訴處置協作空間。
下一步,市消協表示將以此次換屆為契機,持續以"首善標準"提升維權效能,為打造國際一流消費環境、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供堅實保障,讓首都消費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