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紅海變天。三天時間,一艘2萬噸級巨輪被擊沉,全球供應鏈被攪動,超級大國美國卻選擇沉默。權威數據顯示,紅海每年承載全球近12%的海運貿易,涉及經濟總量高達2萬億美元。72小時里,世界經濟、地緣格局、軍事定勢集體被打亂。
升級版“螞蟻撼大象”
7月6日,紅海再次成為世界聚光燈下的主角。掛著利比亞國旗、由希臘公司運營的“Magic Seas”號2萬噸貨輪,在荷臺達港以西51海里處遭遇八艘快艇包圍。對手不是海盜,不是普通漁船,而是也門胡塞武裝。
胡塞的戰法已煥然一新。先用快艇吸引安保注意力,再用四艘遙控自殺無人艇從側翼包抄。兩艘無人艇撞擊船體后引爆,貨輪瞬間破損起火。船員棄船逃生,火勢蔓延至次日凌晨,整艘巨輪最終沉入海底。
安保人員全力反抗、拉響警報,結果無力回天。英國安保首次在紅海與胡塞發生實戰交火,場面一度失控。這場襲擊并非臨時起意,而是標準的現代“群狼戰術”:用低成本裝備癱瘓高價值目標。
胡塞無人艇造價不到100萬美元,卻能給全球供應鏈制造幾千萬美元的連鎖損失。傳統武裝力量面對成群自殺艇無可奈何,機槍難以阻擋蜂擁而至的無人艇。紅海這一夜,教科書級的非對稱作戰徹底顛覆了傳統海權理論。
胡塞武裝的戰術升級并不是偶然。2024年以來,紅海多起商船被襲,胡塞精挑細選目標,主要針對以色列運輸及其盟友的船只。英國“Rubymar”號、希臘商船接連中招,紅海已變成高風險區。
以色列反擊與胡塞多線作戰
7月7日凌晨,20余架以色列戰機騰空而起,對胡塞控制區實施大規模空襲。荷臺達港、薩利夫港、摩卡港等地遭遇五十多枚制導炸彈轟炸,能源設施與后勤通道首當其沖。以色列意在切斷胡塞后勤、遏制其海上襲擊能力。
胡塞方面宣布,“Magic Seas”號沉船載有1萬噸硝酸銨,暗示可能涉及軍火運輸。以色列官方未回應,但空襲力度顯示其高度警覺。
胡塞沒有被動挨打。7月7日當天,胡塞向以色列發射11枚彈道導彈和多架無人機。至少一枚導彈命中目標,且未被鐵穹系統攔截,相關畫面在全球社交平臺瘋傳。胡塞還用本地制造地空導彈反擊以軍戰機,迫使以色列飛機撤退。
胡塞的前身是被視為“山地游擊隊”的地方武裝,如今已進化為掌握海空兩棲打擊、精確防御能力的“準軍事力量”。他們敢于正面對抗以色列空襲,能在紅海精準打擊大型目標,實力不容小覷。
美國的戰略沉默
紅海爆發激烈沖突,距離事發地最近的美國第五艦隊卻沒有任何實質行動。美方僅表達“密切關注”,既無航母機動,也無制裁表態。2024年美英曾聯合出動兩艘航母、七架B-2A轟炸機空襲胡塞陣地,試圖“斬首”胡塞高層,結果收效甚微。
美國的全球投入明顯收縮。紅海護航一天成本高達500萬美元,而胡塞襲擊一周成本不到100萬。全球多線壓力——烏克蘭、臺海等熱點——讓美國不得不調整重心,“從全世界都管”變成了“看情況再說”。
美國選擇沉默,盟友感受到壓力。英國安保不得不主動開火自保,歐洲國家對美國“戰略性沉默”議論紛紛。美國的全球責任感下降,直接推動傳統盟友尋求更多自主防務選擇。
美方的“裝聾作啞”并非無因。美國國務院6月內部報告顯示,紅海危機投入產出極低,軍事介入風險高于收益。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指出,紅海已成為美軍全球戰略收縮的典型案例。
紅海是全球最繁忙的貿易航道之一。馬士基等航運巨頭被迫下令船隊繞道非洲好望角,航程增加7-10天,運費飆升。保險費率從0.1%暴漲至0.7%,普通貨輪每天保險成本多出2萬美元。部分船東為防止被襲自掏腰包裝防護設備,每趟航程多花15萬人民幣。
新加坡港口數據顯示,紅海通過量暴跌三分之一。馬士基不得不增派6%運力維持亞歐航線,整體運輸成本上升40%。迪拜燃油期貨一周內暴漲17%,東非-歐洲貨物運輸嚴重延誤,歐洲超市已出現亞洲商品斷貨。
企業不得不轉用鐵路運輸維持供應鏈穩定。中國大量出口商品依賴紅海通道,運輸成本上升已成必然。中國交通運輸部與商務部6月聯合發布報告,強調加快“一帶一路”替代路線建設,推動貿易多元化,以應對紅海危機帶來的供應鏈風險。
紅海危機已遠超單一地區沖突,成為全球經濟的“灰犀牛”。生產端和物流端“雙殺”,亞洲、歐洲、非洲三地經濟體同步承壓。保險、航運、燃油等多項經濟指標同步劇烈波動,全球產業鏈重組壓力驟增。
小艇攪動大國棋局
胡塞武裝用低成本無人艇、彈道導彈和本地制造地空導彈,突破了傳統海上軍事對抗的防線。紅海事件,證明小型武裝力量通過科技與地理優勢,有能力對抗傳統大國海軍。
非對稱作戰成為全球安全新痛點。胡塞無人艇造價低廉,卻能讓萬噸巨輪沉底,保險公司和航運企業難以承受高額損失。傳統海權理論失去優勢,制海權定義被迫重寫。
美國、英國等傳統大國面對非國家武裝的群狼戰術,防守難度倍增。多極化博弈加劇,紅海危機成為美國全球影響力下滑、多極化格局加速的典型信號。
布魯塞爾海事研究中心6月發布分析稱,未來十年,非國家組織利用無人裝備、網絡戰和地理優勢,可能成為全球海上安全最大變量。國際航運規則、海權理論面臨重塑。
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紅海航線安全直接關系出口大局。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對歐出口中有超60%需經紅海。紅海危機爆發后,國內企業面臨成本上漲、交貨延期、客戶流失等多重壓力。
中國政府加快“一帶一路”陸路通道、北極航道等多元貿易路徑建設。商務部與中國船東協會聯合推動航運保險創新,探索數字化風險預警系統。中國出口企業轉向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分散風險。
參考資料:
環球網:2025-07-10 09:05:也門胡塞武裝:紅海受襲希臘貨輪沉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