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夫婦應邀造訪,這原本是一場象征“后脫歐”時代英法友誼的高光時刻,卻因為幾段令人啼笑皆非的互動,成為全球媒體爭相報道的“外交真人秀”。
宴席上,當凱特王妃優雅地舉杯向馬克龍致意時,這位法國總統竟然閉著一只眼睛,帶著幾分調皮的笑容看著她,全場氣氛頓時多了幾分輕松與詼諧。
有人說這是“法式幽默”,也有人解讀為“外交翻車”,但這場看似輕松的宴會背后,隱藏著太多不為人知的細節,也讓這次國事訪問變得意味深長。
當天上午,馬克龍乘坐的“達索獵鷹7X”專機緩緩降落在英國皇家空軍諾霍特基地。機場紅毯鋪好,英國王室的接待團隊早已就位。馬克龍一身筆挺西裝,率先走下舷梯,隨后回頭向妻子布麗吉特伸出手臂,準備履行一位丈夫和紳士的責任。
令人意外的是,布麗吉特面無表情,全程低頭看著臺階,一手抓著扶梯,一手拎著包,完全無視了丈夫伸出的援手。這一幕被媒體鏡頭精準捕捉——馬克龍的手在半空中僵持了整整七秒,最終無奈地收回。
這不是兩人第一次在公開場合“翻車”。今年5月,馬克龍訪問越南時,在飛機艙門口遭到布麗吉特“輕推面部”的尷尬一幕還歷歷在目。這對相差25歲的法式“恩愛夫妻”,似乎早已習慣了在公眾面前“各行其是”。
鏡頭一轉,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步履輕盈地迎上前來。馬克龍與威廉王子握手時間明顯超過常規,隨后突然抓住凱特的右手,獻上一個熱情的吻手禮。凱特一時愣住,身體不自覺地向后仰,臉上浮現出一絲錯愕。而站在旁邊的威廉王子眉頭輕蹙,顯然對這一“突襲式”禮儀并不感冒。
英國王室對肢體接觸一向講究分寸,特別是異性之間的禮節更為克制。《泰晤士報》的皇室記者隨后發文批評,稱法國總統團隊“沒有做足功課”,根本不懂英國王室的規矩。吻手禮早已退出王室外交舞臺,馬克龍的舉動被視為“禮儀事故”。
接下來的場景更令人唏噓。馬克龍與布麗吉特一同前往專車,途中馬克龍試圖與妻子交談幾句,布麗吉特卻始終低著頭看手機,仿佛身邊的丈夫是空氣。車內同樣冷場,馬克龍揮手向人群致意,妻子依舊一臉冷漠,全程刷手機,毫無互動。
晚宴前,查爾斯國王專門為馬克龍夫婦安排了最高規格的迎賓儀式。溫莎城堡的紅木長桌上擺滿鮮花與燭光,來自白金漢宮與溫莎花園的植物將整個宴會廳裝點得優雅而莊嚴。宴席上所用酒水也大有來頭,1977年波特酒與1948年大香檳干邑,分別對應兩位元首的出生年份。
當凱特王妃穿著一襲紅色真絲禮服款款而入,佩戴象征王室榮耀的“珍珠淚”王冠時,全場瞬間聚焦。這是她自患癌以來首次佩戴王冠公開亮相,背后是無數次化療和對病痛的堅強抗爭。盡管面色略顯消瘦,但她的神態依舊自信從容。
作為回應,法國第一夫人布麗吉特選擇了LV深藍色斗篷長裙亮相,腳踩10厘米高跟鞋,盡顯法式風情。不過在英式珠光寶氣的對比之下,仍稍顯暗淡。卡米拉王后的象牙色禮服搭配藍寶石王冠,氣場強大,幾乎壓過全場。
宴會中,凱特王妃舉杯向馬克龍敬酒,馬克龍露出標志性的微笑,忽然閉上左眼,像個調皮的孩子一樣回應。這輕松的一幕瞬間引爆社交網絡,網友紛紛調侃:“馬克龍又在演法式浪漫劇本?”有人將截圖制作成表情包,更有人戲稱:“凱特王妃一杯酒敬出一個外交表情包。”
這一舉動背后是否隱藏著馬克龍的小情緒?沒人知道。但從整個宴會的座位安排來看,布麗吉特與馬克龍并未同桌,反而隔著不短的距離。法國媒體指出,此舉可能是有意為之,讓兩人暫時“冷靜一下”。
值得一提的是,凱特王妃此次還獲得了法國國家功績勛章大官級榮譽。她胸前佩戴的玫瑰圖案綬帶,象征著兩國之間的深厚友誼。馬克龍則被授予英國的巴斯勛章,而卡米拉王后也獲得了法國的榮譽軍團勛章。
整個晚宴持續近三小時,凱特王妃始終保持優雅姿態,佩戴的王冠重量超過200克,幾乎沒有坐下休息。這份堅韌與擔當,不禁讓人肅然起敬。相比之下,馬克龍雖然頻繁展示“親民”一面,但被媒體聚焦的卻是他對妻子的冷處理與對凱特的“過度熱情”。
此前的6月,法國議會選舉中馬克龍陣營慘敗,極右翼勢力崛起,令其總統地位一度被稱為“跛腳鴨”。布麗吉特的民調支持率也跌至28%,外界批評她奢侈干政,每年花費400萬歐元用于個人維護。在內外交困的背景下,此次訪英本應是一次“形象修復”之旅,卻意外變成了全球笑談。
從“舷梯事件”到“吻手門”,再到“敬酒眨眼”,法國總統在短短48小時內頻繁登上國際媒體頭條,卻鮮有關于實質性外交成果的報道。原本希望推動英法在歐洲防務聯盟方面的合作,如今卻被這些花邊新聞徹底掩蓋。
事實上,英法兩國在脫歐后一直尋求重建信任。此次國宴不僅是形式上的交流,更是一次象征意義極強的“外交秀”。查爾斯國王親自接待,溫莎王室幾乎全員出動,可見對法方的重視。英國方面也希望借助法國這一歐盟大國,重新構建與歐洲大陸的橋梁。
然而輿論的焦點最終偏離軌道,公眾更關注的是馬克龍是否對凱特“眉目傳情”,而不是英法是否簽署了新的合作協議。這也再次暴露出當下西方國家在處理外交事務時的“形象優先”傾向。
相比之下,中國近年來在國際舞臺上的表現則更加務實與穩重。無論是中俄戰略伙伴關系的深化,還是“一帶一路”項目的落地,中國始終堅持以發展為核心導向,不搞“高調作秀”,而是踏實推進合作,贏得了越來越多國家的信任與支持。
西方領導人頻頻將私人情緒帶入外交場合,不僅影響自身形象,更有可能影響雙邊關系的實際進展。在全球局勢愈發復雜的當下,領導人的每一個舉動都被無限放大,稍有不慎就會引發輿論風波。
凱特王妃的堅定、卡米拉王后的從容,與布麗吉特的冷漠、馬克龍的“幽默”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場國宴,表面是國家之間的交流,實則成了夫妻之間的較量和媒體的狂歡。
7月10日早晨,馬克龍夫婦離開倫敦,返回巴黎。媒體仍在熱議“馬克龍閉眼看凱特”的瞬間,而有關英法戰略合作的新聞卻寥寥無幾。
外交場上的“喜劇”終告一段落,留給世人的卻是無盡的思索。這場以“浪漫”為名的訪問,最終以一記“眨眼”戛然而止。
馬克龍此次訪英本應是一次修補外交裂痕的重要契機,卻因一系列尷尬互動成為全球笑談。國宴上的“閉眼敬酒”雖添趣味,卻也折射出西方政治的浮躁與不穩。與其熱衷形式,不如學習中國以務實和穩健贏得世界尊重。
信息來源:
[1]馬克龍抵英開啟密集行程,查爾斯三世呼吁英法共同應對“復雜威脅” 北晚在線
[2]外媒:馬克龍抵達英國,威爾士親王威廉和凱特王妃在機場迎接 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