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美國實體制造業流失嚴重、產業空心化問題愈演愈烈、尤其是造船工業的產能幾乎跌落谷底一事,想必許多人都有著深刻的了解和認知。但恐怕任誰都沒有想到,原本被認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美利堅,居然也能“菜”到如此程度,其可謂是一點點地“主動加速著海上霸權消亡的速度”……
美媒的相關報道
據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站的報道,繼“福特”級核動力航母二號艦“肯尼迪”號將延遲2年交付后,又有2艘準航母構型的大型艦艇將被延遲交付。據悉,按照特朗普政府提交的2026財年國防預算案,目前正處于建造狀態、原計劃于今年10月入役的“美國”級兩棲攻擊艦3號艦“布干維爾”號,將推遲至最早于2026年8月服役;同樣處于在建狀態、計劃于2029年9月交付的4號艦“費盧杰”號,則推遲至最早于2030年9月服役。
全部搭載F-35B艦載機的兩棲攻擊艦
很顯然,美國造船工業出了問題,而且還是大問題。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將產能拉回與當下美國海軍的裝備體量相符的水平,那一個大大的惡性循環,終將徹底壓垮美國的海上戰力。我們知道,美國海軍于近年來提出了“閃電航母”構想,就是把具備短距起飛/垂直降落能力的F-35B“閃電II”隱身艦載機,與兩棲攻擊艦相結合,使后者成為可搭載20~24架F-35B、主打海上航空作戰的“航空母艦”。
多艘美國航母處于維護和待維護狀態
之所以要這么做,在很大程度上與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的在航率逐步下降、尤其是近年來多次出現的“航母空窗期”有關。受本土船廠對在役艦艇的維護工作效率持續降低的影響,美國海軍的大量艦艇出現了“排隊等待維護”的現象,即便是重要程度和優先級名列前茅的航空母艦,也難以徹底擺脫這一問題。久而久之,隨著等待維護的艦艇越來越多,處于可用狀態下的航空母艦數量,自然也就越來越少了。
“閃電航母”是對正規航空母艦的補充
而為了盡可能地維持住自己的海上航空戰力,美國海軍就想出了“閃電航母”這種“把兩棲攻擊艦當航空母艦來用”的法子。雖然“閃電航母”的綜合作戰能力,注定不可能與噸位大、載機量多、載機型號和用途豐富、因使用彈射器放飛而有著放飛效率高等優點的航空母艦相媲美,但在一些中低威脅方向上,“閃電航母”也確實不失為對航空母艦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替代手段。
然而,明眼人一看便知,“閃電航母”也只是一段時間內的緩解和過渡,而非從根本上解決“航母愈發不夠用”這一問題的手段。原因很簡單,航空母艦的壓力得以被分擔和減輕,但兩棲攻擊艦的壓力卻陡然上升,隨之而來的就是裝備磨損程度加大和裝備壽命的加速減少。除非美國造艦業能在對現役兩棲攻擊艦的維護和新型兩棲攻擊艦的建造方面,實現產能和工作效率的顯著提升,否則“航母不夠用”的問題,很快就會發展為“航母和兩棲攻擊艦都不夠用”。到了那個時候,美國海軍又該從哪找出路呢?
美國船廠的產能愈發拉胯
但現在看來,無比拉胯的造艦工業產能,顯然無法幫助美軍脫困,甚至還在讓美軍加速面臨更大的麻煩。冷戰結束30多年,龐大的冷戰遺產讓美國憑借海軍存量優勢,繼續坐在“海上霸主”的位子上,但如今“全球最強海上戰力”的寶座卻似乎已然開始不穩。一方面,新興大國中國的海上戰力高速發展,我們已在海軍總噸位方面僅次于美國海軍,大量現代先進艦艇如雨后春筍般持續“暴兵”;而另一方面,“美國同行”還在以持續走下坡路的方式,“主動加速”著中國追平美國海上力量的腳步
國產“大甲板”們
基本上,再過約5~10年,如果美國人找不到“吃冷戰老本”以外的方式為自家海軍續命,那待老本吃完之時,“全球最強海上戰力”之位怕是就要易主了。未來各國在遠海大洋中越來越多地看到的航母和準航母,或將是中國的“福建艦”、后續更多的中國國產航母、075型和076型兩棲攻擊艦等“大甲板”的身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