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與新疆的結對情誼,已經持續27年。還記得今年3月底剛來那會兒,面對陌生的環境和兩小時時差,確實感到忐忑。巴州法院同事們的一句“這里就是你的家”,瞬間溫暖了我們。新疆的同事們說,我們是帶著問題來、奔著實效去;他們說,巴州法院審判質效的每一步提升,都凝聚著燕趙兒女的心血;他們說,這是一場溫暖的“雙向奔赴”。這份情誼,把冀疆兩地法院的心緊緊連在了一起。
這份信任背后,是沉甸甸的責任。三個月,我們走進庫爾勒、焉耆、博湖、輪臺、兵團墾區等多個法院開展“八個一”活動,行程將近1200公里。我們在和什力克人民法庭、包爾海人民法庭、陽霞人民法庭學習邊疆同事在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多元解紛中的智慧;我們圍繞違約金調整、基層調解方法、建工合同審理、論文撰寫等主題,開展了四場干貨滿滿的講座;我們認真觀摩庭審,細致點評,助力提升庭審水平;我們搜集梳理了100多項疑難問題,在疑難問題解答會上“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被法官們贊為“很受啟發,非常實用”;我們的主題黨日活動,追尋張騫、班超、玄奘、林則徐和兵團先輩的足跡,去感受那份扎根邊疆、艱苦奮斗的精神,去見證“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
我們河北法院援疆工作隊隊員,個個都是“點燈人”。我們知道,援疆要用真本事、下真功夫。
隊長何振輝是我們的主心骨。他思考最多的是:“怎樣用我們的所長,真正幫到受援法院?”他不僅是思考者,更是行動者。他鑄牢政治根基,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援疆工作,不斷提升全體隊員的政治站位;他心系百姓冷暖,面對拖了3年、關乎11戶農民生計的土地糾紛,通過調解化解矛盾;他深入山區,釋法說理,讓爭執的雙方握手言和;他在人民法院網發表的文章,字里行間充滿力量。他用行動證明:援疆,是責任,更是擔當。在他的帶領下,河北援疆工作隊創建“太平花香溢天山”公眾號;河北援疆工作隊聚焦難題,深挖癥結;河北援疆工作隊拜訪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為法院發展凝聚最廣泛的支持。
張卿進入庫爾勒市法院兩年間,數百件案件在他手中實現“零發改、零錯案”;宋曉紅走進全國最遠的派出法庭——蘇塘法庭,親眼見證了兵團法院人在大漠戈壁的堅守與擔當;房志鵬用“背對背”調解,讓昔日老同學重歸于好;劉帥細查工資流水,為勞動者爭取最公正的結果;閆飛深入村鎮社區查看現場,只為守護公平;李聰聰驅車4小時、往返400公里奔赴且末縣車管所;白春輝耐心釋法證據效力,讓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原告撤訴;馬宏磊讓幾十年的老鄰居冰釋前嫌;李超主動當起翻譯,促成不同民族當事人握手言和;鄭爽深夜執行,一句“我知道你有難處”,成功讓被執行人履行了給付義務……
王曉娟幾乎天天泡在專業法官會議上;張偉寧在博湖法院著手制定《執行規范》和《財務款制度》;我針對部分案件挖掘不深的問題,著手制定《民間借貸庭審提問提綱》及《民間借貸審判實用手冊》,為精準發力,還專門撰寫了《民間借貸調研報告》……
我們傳遞理念,也收獲成長。邊疆的同事們如戈壁胡楊,數十年扎根守護。并肩作戰中,我們觸摸到法治的真諦——它不僅是法條,更是理解與信任;是各族同胞對公平正義共同的渴望。出發時,組織叮囑我們:“援疆是雙向奔赴,是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我們和巴州的同事們,早已是并肩作戰的好戰友、心手相連的好朋友。河北法院積累的經驗與邊疆的實際情況,在一次次熱烈的討論、一個個具體的案件中不斷磨合、交融。
這些努力,匯聚在一起,就成了照亮邊疆法治前程的那束微光。光芒雖小,卻實實在在地帶來了改變。千里同好共擔當,堅于金石護法綱。冀疆法官同攜手,互鑒互學情誼長。
作者:唐山中院援疆干部 賈慧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