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梁法官,幫我們解開了這個長達十二年的心結,以后大家終于可以和睦相處了!”近日,在調解現場,當事人緊緊握住承辦法官梁勇的手,激動之情溢于言表。這一幕,標志著這起橫亙在兩家之間十二年、歷經多次激化的鄰里糾紛,在蒼梧縣法院法官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終于圓滿化解。
積怨如山:
十二年恩怨,親戚變“仇家”
甲某與乙某不僅是多年鄰居,更是遠房親戚。然而,自2013年起,雙方因一塊地的權屬問題產生糾紛。盡管國土部門、司法部門、村委會等多次組織調解,但雙方各執己見,互不相讓,矛盾始終未能化解。
2024年,積怨再次爆發并升級:乙某在自家建筑物舊瓦面上加蓋樹脂瓦,甲某認為其超出原有長度,影響到了自己的糞坑建筑物,一怒之下將超出部分鋸掉;乙某則認為對方惡意損壞其房屋,憤而砸壞甲某砌在門口的部分圍墻,并砍掉圍墻邊的兩棵龍眼樹。矛盾瞬間白熱化,經派出所、村委多次調解仍未果。最終,甲某選擇訴至法院,要求乙某恢復原狀。
抽絲剝繭:
法官村干合力破心結
蒼梧縣法院受理案件后,承辦案件的綜合庭庭長梁勇敏銳地意識到,這起鄰里糾紛若簡單判決,不僅難以真正化解矛盾,還可能埋下更大隱患。和解才是解決糾紛、修復鄰里關系的最佳途徑。
為此,梁勇法官多次走訪鎮政府、村委會,向熟悉情況的干部鄉賢了解更多詳情。為明確爭議焦點,他數次組織當事人雙方到現場勘查,頂著烈日帶領工作人員進行精準測量,如損壞的圍墻面積、爭議菜園與房屋之間的距離等等……每一個數據都力求客觀公正。
“都是鄉里鄉親,更是親戚,真要為了這十幾年的疙瘩鬧到不可開交嗎?”梁勇法官在調解現場語重心長地說,“判決容易,但傷了的情分,砸壞的信任,還能輕易恢復嗎?”針對當事人雙方的對立情緒,梁勇法官從情、理、法及當地風俗習慣等多個角度進行釋法說理,引導雙方換位思考、互諒互讓。
冰釋前嫌:
握手言和譜新篇
經過法官和村干部多次艱難的勸導和協調后,最終雙方在梁勇法官主持下達成和解協議:乙某支付合理補償款,甲某自行重建圍墻;爭議菜園地邊界嚴格按現場測量尺寸,由乙某自行筑起基礎……協議簽訂后,雙方握手言和,十二年的積怨就此化解。“梁法官說得對,遠親不如近鄰,和和氣氣比什么都重要。”甲某感慨道,并當場主動撤回了起訴。至此,這起鄰里糾紛畫上了圓滿句號。
該案的成功調解,是蒼梧縣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近年來,蒼梧縣法院始終堅持“調解優先、調判結合”,積極構建多元解紛機制,加強與基層組織的聯動配合,充分發揮基層干部“人熟、地熟、事熟”優勢,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情化解群眾“心疙瘩”,讓司法更有溫度;通過注重運用調解方式調處糾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有效避免“一案結、多案生”,切實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和幸福感。2025年上半年,蒼梧縣法院審結民商事案件875件,調解成功案件226件,經調解撤訴案件89件,案件調撤率達到36%。
來源:蒼梧縣法院
文字:梁家華 譚雨茜
編輯:范麗媚
校對:黃冬琪 范麗媚
審核:蕭夏 楊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