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0日訊 在寧陽縣磁窯鎮大磨莊村,一縷穿越百年的肉香從未消散。這里誕生的翟家香腸,黑褐油亮的外衣下裹著時光的滋味,咬一口,醇厚的肉香混著老湯的綿長在舌尖炸開,那是清道光年間翟氏先人埋下的味覺伏筆,更是數代匠人用雙手焐熱的鄉愁。
古樸的牌匾隱藏著歲月的秘密,手工切丁的聲響里藏著不變的堅持。精選當地三元雜交豬冷鮮肉,佐以山野中藥材與陳釀醬油,不添一絲淀粉、半分防腐劑,經刮腸、灌腸、晾曬等十余道工序,才能成就這道“蟲不蛀、蠅不叮、久放不變質” 的絕味佳肴。
從當年的鄉村小味到如今的磁窯地方名吃,它的香氣早已飄出泰安,走向外地的餐桌,讓各地的人們嘗到魯中平原的暖陽味。如今,第五代傳承人翟恒立接過祖輩的灌腸手藝,既守著傳承的配方,也玩起了新花樣——開袋即食的便捷裝、年味滿滿的禮盒裝,讓這抹肉香既能配得上老家的八仙桌,也能成為走親訪友的伴手禮。在晾曬場上,一串串香腸隨風輕晃,像在訴說:“真正的好味道,從不會被時光風干?!?/p>
翟家香腸是當地極具代表性的傳統肉制品,以其獨特的風味和精湛的制作工藝聞名遐邇。該香腸黑褐油亮、味道香醇,兼具營養豐富、耐貯耐運等特點,不僅能增進食欲、健胃理氣,還因獨特工藝實現蟲不蛀、蠅不叮、久放不變質,是宴賓饋友的佳品,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銷售范圍覆蓋山東及北京、天津、廣東等地,每年約產出十萬余斤香腸。
這里地處魯中腹地,氣候適宜,物產豐富,為香腸制作提供了優質的原料基礎。周邊良好的生態環境與悠久的飲食文化傳統,孕育出了翟家香腸這一獨特的美食。這一傳統制作技藝在翟氏家族中代代相傳,后經翟運珠先生反復研究,不斷改良配方與工藝,使翟家香腸的品質得以提升,在傳承中創新發展。憑借用料考究、制作精良、味美可口的特點,逐漸從地方小吃發展成為地方名吃,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香腸制作過程中,從精選當地三元雜交品種豬冷鮮肉,到采用手工切丁、醇正老湯蒸煮等獨特工藝,每一道工序都嚴格遵循傳統,不添加任何淀粉、防腐劑、食品添加劑,完整保留肉的營養與風味,展現了傳統肉制品制作的高超技藝,具有重要的工藝傳承價值。
作為極具風味的當地名吃,翟家香腸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飲食需求,還帶動了當地生豬養殖、原料加工等相關產業發展,創造了就業機會,促進了地方經濟增長,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特色產業,在社會經濟領域發揮著積極作用,讓“鄉土好味道”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閃電新聞記者 王迅 通訊員 孔祥瑞 李瑤 泰安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