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以前一年要應付七八次檢查,現在執法人員一次上門就能查多項事,我們終于能沉下心搞生產了!”近日,蚌埠高新區某機械加工企業負責人感慨道。這一變化,源于高新區深入推行的涉企執法“綜合查一次”改革。通過統籌執法計劃、創新監管模式、科技賦能增效,高新區正以“少打擾”換“多安心”,讓執法既有力度更有溫度。
統籌執法計劃:“進一次門”解多領域難題
“過去檢查像“串門”,市場監管查質量、應急管理查安全、城管查市容,企業光迎檢就得安排專人盯守。”如今,打破了“九龍治水”困局,以綜合執法工作計劃為綱,明確計劃,將城市管理、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等多領域檢查事項“打包整合”,通過“減頻次、并項目、聯部門”的方式,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一次到位”。通過執法事項“合并同類項”,高新區重復檢查發生率同比下降68%,企業迎檢時間平均縮短50%,真正做到“為企業減負,為發展讓路”。
“雙隨機、一公開”:陽光監管筑牢公平基石
檢查誰、誰來查、查什么,全靠系統隨機搖號,高新區建立“兩庫一表”機制,整合企業信息形成“檢查對象名錄庫”,納入各部門執法骨干建立“執法人員名錄庫”,通過安徽省事中事后綜合監管平臺隨機匹配,生成“一企一表”檢查清單。檢查結果在20個工作日內錄入平臺并同步公示至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讓“陽光執法”貫穿全程。如今,高新區跨部門聯合抽查占比達71%,較去年提升42個百分點。“隨機不隨意,公開促公正”的監管模式,既杜絕了選擇性執法,又讓企業把更多精力投入生產經營。
數字指揮中心:科技賦能讓執法更“聰明”
“通過數據分析,我們發現綠地伍佰超市周邊傍晚占道經營高發,隨即調整巡查時段,問題發生率下降82%。”高新區綜合執法數字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展示著智慧平臺的成效。這種“數據說話”的方式,讓“綜合查一次”的檢查頻次、內容、時間更貼合實際,有效降低了重復檢查發生率。該指揮中心整合了綜治攝像頭與“有事找書記”15路探頭,在綜保區、迎河等重點區域新增9路監控,構建起“全域覆蓋、實時感知”的監控網絡,為聯合執法提供“千里眼”支持,運用大數據分析精準識別高頻問題區域和時段,實現從“全面撒網”到“靶向治理”的轉變。
如今的高新區,執法更規范、監管更精準、服務更貼心,這場執法領域的“減法”,正在為企業發展做“加法”,為營商環境做“乘法”,讓更多經營主體在這片熱土上輕裝前行、加速成長。(李雅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