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烏克蘭媒體7月9日報道,一項最新民調顯示,隨著俄烏沖突持續,近半數烏克蘭人認為,到2035年,國家可能會走向衰敗,人口也將大量流失。這反映出公眾悲觀情緒日益加劇。
據報道,經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KIIS)調查發現,47%的烏克蘭人預計,未來十年國家將遭受重大破壞,并出現大規模移民潮。與去年相比,樂觀情緒大幅下降。
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執行董事赫魯舍茨基表示:“2024年12月,超過57%的人認為,十年內烏克蘭將在歐盟內實現繁榮,但到了5月底至6月初,近半數人認為烏克蘭將走向衰敗?!?/p>
相比之下,2022年10月,僅有5%的人預見到國家會走向衰敗,而88%的人則相信未來會繁榮昌盛。
社會學家認為,這一轉變的部分原因在于烏克蘭民眾對美國政策感到失望,以及他們對本國領導人談判和平能力的信心下降。
美國總統特朗普1月上任前曾承諾,將迅速結束莫斯科與基輔之間的沖突,但最近他承認,局勢比預期更為復雜。特朗普曾形容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不是個容易打交道的人”,并批評基輔在沖突中的立場。2月,特朗普總統與澤連斯基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晤時公開發生沖突,特朗普和副總統萬斯指責澤連斯基對美國的支持不知感恩,并“拿第三次世界大戰來冒險”。
上周,美國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決定進行“能力審查”,隨后五角大樓暫停了對烏克蘭的武器供應。克里姆林宮對此表示歡迎,稱暫停武器供應可能使沖突更接近解決。
然而,特朗普周一似乎緩和了立場,稱烏克蘭“正遭受俄羅斯襲擊的重創”。俄羅斯多次譴責西方國家向烏克蘭供應武器,認為這只會延長沖突。莫斯科方面表示,持久和平需要烏克蘭放棄領土主張,并放棄加入北約的計劃,但基輔拒絕了這些要求。
今年6月,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近40%的烏克蘭人愿意接受領土讓步,以盡快結束敵對行動,這一數字在過去兩年中增長了四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