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資本市場再添一員猛將。
近日,藍思科技通過上市聆訊,在A股扎根十年周年之際,藍思科技再次邁出戰略性的一步。7月9日,藍思科技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上市首日,藍思科技大漲9.13%,總市值超1290億港元。
執掌這家“果鏈”龍頭企業的,正是躋身《2025胡潤全球富豪榜》第219位的湖南首富“玻璃女王”周群飛。
圖片來源:網絡
從打工妹到湖南首富
如今被稱作“玻璃女王”的周群飛,曾直言自己的創業經歷是一部“心酸血淚史”。
1970年,周群飛出生在湖南湘鄉一個貧困山村,15歲時她為了生計輟學,加入了南下深圳的打工潮。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生產手表玻璃的澳亞光學工廠流水線上,每天重復著切割、打磨玻璃的工作。
在打工期間,周群飛早早展現出“卷王”特質。在短短四年時間里,她不僅自學掌握了絲網印刷技術,晉升為工廠的主管,還在工作之余讀夜校,學會計、電腦。
周群飛在澳亞光學的工作證 圖片來源:網絡
轉折發生在1990年。當時澳亞光學準備擴建擴產,但由于時任廠長離職,公司面臨著老板撤資的困境。得知這一消息的周群飛主動請纓,說服了老板:“這個廠你給我,盤不活損失算我的,盤活了工資你看著給。”僅用了三年時間,她就把這個瀕臨停擺的工廠做得有聲有色。
第二個轉折點是周群飛的創業選擇。因與老板經營理念分歧,周群飛帶著2萬港幣積蓄和一眾親友,在深圳租下一套三室一廳的農民房開始創業。“女的睡主臥,男的睡次臥,客廳是印刷、成品檢驗及包裝車間”,吃住工作都在這方寸之地,靠著絲網印刷和手表玻璃加工,慢慢積累客戶和技術。
真正的質變發生在第三個轉折點,周群飛實現從手表玻璃到手機玻璃的業務轉型。
2001年,周群飛大膽嘗試將手表玻璃工藝嫁接到手機上,做出了全球第一款玻璃屏幕手機。這步創新讓她迅速打開市場,中興、康佳等品牌合作紛至沓來,奠定了藍思科技在手機玻璃領域的地位。2003年,周群飛與人合伙成立藍思科技,主攻手機防護視窗玻璃,很快吸引了摩托羅拉、三星、諾基亞、HTC等國際品牌合作。藍思科技一躍成為行業焦點。
隨著iPhone等智能觸屏手機的興起,周群飛迎來了進一步躍升的契機。
周群飛同蘋果CEO庫克在一起 圖片來源:網絡
2007年蘋果推出初代iPhone時,周群飛帶著團隊日夜攻關,甚至親自清潔設備、調試生產線,最終通過了蘋果的嚴苛認證。成為蘋果核心供應商后,藍思科技的規模迎來爆發式增長。
藍思科技逐漸與蘋果建立了深度綁定關系,幾乎參與了蘋果歷代產品的研發與生產,為蘋果提供玻璃面板、后蓋玻璃等關鍵部件。果鏈的紅利快速推動藍思科技業績增長。2015年,藍思科技登陸A股,周群飛、鄭俊龍夫婦以500億元身價登上《2015胡潤百富榜》第17名,成為湖南首富。
從“果鏈依賴”到多元化
深度綁定就意味著依賴。“成也蘋果,敗也蘋果”成為藍思科技近年來的桎梏。
過去幾年,蘋果公司的業務調整對于“果鏈”企業的影響不可謂不大。為了減少對蘋果的重度依賴,藍思科技、立訊精密等果鏈龍頭紛紛主動調整旗下部分業務板塊。
財報顯示,藍思科技2024年總營收698.97億元,其中智能手機與電腦業務占比82.63%,而蘋果一家就貢獻了49.45%的收入。
圖片來源:藍思科技財報
這種高度依賴讓藍思科技跟著蘋果“吃肉”,但也因此嘗過苦頭:2016年,iPhone銷量首次下滑,藍思科技來自蘋果的收入驟降30.8%,公司年度營收首次出現負增長;2018年蘋果手機出貨量下滑,藍思科技單季虧損超4億元。
近年來,藍思科技開始有意識地“松綁”。2022-2024年,蘋果為藍思科技貢獻的營收分別為331.36億元、315.12億元、345.66億元,占其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71%、57.8%、49.5%,逐年下降至一半以下。這種變化背后,是其在多元化賽道上的持續布局。
智能汽車與座艙業務成為藍思科技的第二增長曲線。2024年,該業務營收59.35億元,同比增長18.73%,主要產品包括中控屏、儀表盤、智能B柱等。
圖片來源:藍思科技
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預期仍在不斷強化,預計將從2025年的2,239.7萬輛增至2028年的2,300萬輛,智能汽車與座艙業務的增長空間正在打開。同時,藍思把消費電子領域積累的玻璃、金屬加工技術遷移到汽車場景,形成了從材料到整機組裝的全產業鏈能力,既能平滑消費電子的周期波動,又能提高抗風險能力。
在AI等先進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藍思科技開始布局智能穿戴和機器人領域。
2024年,公司智能頭顯與穿戴業務營收34.88億元,同比增長12.39%。AI眼鏡方面,憑借納米微晶玻璃技術,藍思科技為杭州靈伴科技等企業提供整機組裝服務。
公司的智能機器人業務增長更為迅猛。
2024年,藍思科技其他智能終端業務(包括智能機器人、智能終端)實現營收14.08億元,同比增長7.5倍。從2016年布局工業機器人,到如今為人形機器人提供關節模組、靈巧手、軀干殼體等核心部件,藍思科技在機器人領域的野心正在加速擴張。
2025年初,其與智元機器人聯合推出的全球首款全棧開源機器人“靈犀X1”,已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圖片來源:藍思科技
值得關注的是,藍思科技還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加速整合機器人產業上下游資源。6月26日,人形機器人品牌靈寶CASBOT宣布完成近億元天使+輪融資,由藍思科技領投。雙方將攜手探索“人機協作”的未來圖景。藍思科技將為靈寶CASBOT提供關鍵零部件和整機組裝支持,加速具身智能機器人量產。同時,將開放自身在消費電子、智能汽車、智能家居家電等領域的豐富場景,加速該具身智能機器人在全球工業領域的規模化應用與真實落地。
盡管如此,藍思科技的轉型之路仍任重道遠。目前智能手機業務營收占比八成以上,蘋果的影響依然顯著,而新業務還處于前期耕種階段。未來,藍思科技想要在新興領域實現更大突破,逐步降低對蘋果的依賴,還需要更深度的轉型升級。當前,對于“果鏈”企業而言,過在港股上市進而加速全球化布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全球供應鏈布局
在赴港上市的募資計劃中,“推進全球化產能布局”是藍思科技的未來發展重點之一。
越南是藍思科技出海的第一站。2017年在北江光州工業園投建的基地,次年便實現量產,并于2023年啟動二廠建設,預計將于2025年投產。越南建廠的優勢不僅包括當地關稅稅率較低,還擁有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自企業盈利之年開始,前兩年免繳,其后4年減半計繳。這對初期投入大的制造業企業來說,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墨西哥工廠則是藍思科技瞄準北美市場的關鍵落子。2022年投資6.1億元建設的蒙特雷工廠,于2023年下半年實現汽車項目投產,并將于2025年二季度啟動手機組裝產線,承接15%的北美訂單。根據美墨加貿易協定,在墨西哥設廠可享受關稅豁免,既能規避貿易壁壘,又能縮短對北美客戶的交貨周期。
針對蘋果將25%產能轉移至印度的計劃,藍思科技也提前布局,預計印度工廠將于2025年三季度投產,主打金屬中框生產,2026年產能或將達5,000萬件。此外,藍思科技通過收購新加坡藍思、泰國藍思,其在東南亞的布局范圍逐步擴大,全球供應鏈網絡持續完善。
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在越南、墨西哥、印度等地布局生產基地,形成了覆蓋亞洲、北美市場的供應鏈網絡。面對外部經營環境的驟變,藍思科技表示,公司已構筑起穩健的全球供應鏈體系,預計所受影響非常有限,而且,關稅不是公司海外布局的唯一考量因素,貼近市場、分散風險的布局邏輯,不僅降低物流與人力成本,更使公司深度嵌入客戶的全球供應鏈體系。
此番港股上市、拓寬融資渠道,可以緩解短期的資金壓力,但從長遠來看,藍思科技更需要在規模擴張與盈利模式之間找到平衡。從依賴規模擴張驅動增長,轉向依靠研發與技術創新拉動成長,這場轉型已箭在弦上,刻不容緩。
從小作坊到國際企業,從工廠車間到踏進港交所大門,藍思科技的赴港IPO,既是周群飛創業征程的延續,亦是“果鏈”企業轉型的生動縮影。在蘋果光環與潛在風險交織的當下,藍思科技能否借資本之力掙脫桎梏,或將成為中國制造全球化進階的關鍵一役。正如周群飛所言:“做一件事要做好,做得完美一些。”
本文由胡潤百富綜合整理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