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宣布與越南達成了一項關稅協議。消息一出,外界普遍認為這是一次“體面”的雙邊協商,旨在緩解美越之間持續緊張的貿易摩擦。
但僅僅過了不到一周,越南卻突然宣布對中國出口的熱軋卷鋼產品征收最高達27.83%的反傾銷稅,而且稅令提前一天生效,期限長達5年。
這樣突如其來的轉變,著實令人費解。越南在對美國“畢恭畢敬”的同時,為何會在事后立即對中國“揮刀”?這個決定真的是出于所謂的“市場保護”?還是另有隱情?越南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么?這場看似普通的加稅行動背后,又隱藏著哪些值得深思的地緣博弈?
就在協議公布的第三天,越南貿易部發布聲明,將自7月6日起對中國熱軋卷鋼征收高額反傾銷稅。令人驚訝的是,聲明發布日期竟是7月7日,比生效時間還要晚一天。這種“先征后報”的操作,在國際貿易中極為罕見,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一種“暗箭難防”的行為。
熱軋卷鋼并非一般產品,而是越南工業的關鍵命脈。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向越南出口了865萬噸熱軋卷鋼,占越南該類進口產品總量的74%。
這些鋼材廣泛應用于建筑、機械制造、汽車工業,是支撐越南制造業的核心材料。越南本國粗鋼產能雖然達到了3000萬噸,但其中至少1200萬至1300萬噸依賴進口。也就是說,越南自身根本無法滿足工業發展所需的原材料。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這是越南在保護本國鋼鐵產業。可事實上,越南鋼鐵行業之所以難以自立,根本原因在于其技術落后、礦石品位低、廢鋼回收體系不健全。
中國的產品價格合理、質量穩定,長期以來為越南工業提供了可靠的原材料保障。而這一次,越南不僅沒有感恩,反而在背后狠下殺手。
更讓人無語的是,這一切操作的導火索,竟然是美國的“關稅大棒”。早在4月,特朗普就曾威脅對從越南進口的商品征收46%的對等關稅。
越南在被逼無奈中與美國展開談判,最終換來了20%的稅率暫緩執行。作為“回報”,越南必須對美國商品實行零關稅,并同意對所有經過越南轉運的商品征收40%的懲罰性關稅。
這一條款,幾乎是專門針對中國而設。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越南設立生產線,為的就是借助越南的地理位置、低成本勞動力和國際貿易便利,繼續拓展全球市場。可如今,越南卻成了“告密者”,主動配合美國封堵中國的轉口渠道,這無疑是“吃飯砸鍋”的典型。
在與美國達成協議后,越南不但沒有對中國保持應有的尊重和信任,反而迅速采取了加稅行動。這不禁讓人懷疑,越南是在用中國的利益去討好特朗普,以換取自身在美越貿易中的“安全感”。
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越南面臨財政赤字、高通脹等多重壓力,急需向美國示好以穩住出口。
與此同時,越南還“暗戳戳”地把加稅生效時間提前一天,仿佛擔心中方反應過快會阻止其計劃落地。這種行為不僅缺乏透明度,更顯得毫無契約精神。如此做法,嚴重破壞了區域合作的信任基礎。
中國商務部和外交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態度堅決。7月3日,中方明確表示,任何損害中國利益的協議都將面臨反制。7月8日,《人民日報》更是發表社評,指出雙邊協議不能以犧牲第三方利益為代價,并警告如若越方繼續執意妄為,中方絕不會坐視不理。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對華加稅并非首次。過去幾年,越南多次對中國鋼材進行小幅加稅,試圖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但這一次征稅幅度之高、時間之長、執行之急,實屬罕見,顯露出越南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決心。
越南總理范明政在天津達沃斯論壇上的發言也耐人尋味。他公開表示,“強者有義務幫助弱者”,并稱“中國是大國,如果沒有亞洲,中國也不會有今天”。這番話聽上去是對中國的“贊揚”,實則是在向中方“討債”,暗示中國理應“回報”亞洲,幫助越南渡過難關。這樣的“道義綁架”,讓人心寒。
中國與越南多年來互為重要貿易伙伴。2024年中越雙邊貿易額早已突破2000億美元,其中中國對越南出口機械零部件、電子產品、鋼鐵材料等基礎工業品,而越南則通過這些原材料組裝后大量出口到美國。換句話說,越南對美順差的背后,本質上是對中國的依賴。
數據顯示,2024年越南對美出口高達1196億美元,其中貿易順差達1046億美元,可謂“凈賺不虧”。與此同時,越南對中國則呈現828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這正是因為其工業基礎薄弱,不得不從中國大量進口原材料。
如今,越南不僅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還試圖通過對中國加稅來“補貼”美國市場的開放所帶來的損失——說白了,就是拿中國的錢,補美國的賬。這種操作,看似聰明,實則短視。
許多在越南投資建廠的中國企業對此表達了強烈不滿。一位在胡志明市經營制造企業的中方負責人表示,“剛看到關稅減半還松了口氣,沒想到越南轉頭就給我們一刀。”
在美越協議達成前,46%的關稅讓不少中國商人幾乎放棄出口,準備漲價由美國買單。如今雖降為20%,但越南對中國產品的加稅又讓企業陷入了新的困境。
越南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還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下游制造企業因原材料成本上升面臨生存壓力,外國投資者也可能對越南市場失去信心。如果工廠倒閉、失業增加,最終承擔代價的還是越南百姓。
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馬來西亞的動作。在美越協議達成后不久,馬來西亞也開始對中國鋼鐵產品實施反傾銷措施,并積極與美國推進貿易談判。
7月4日,美國計劃將馬來西亞也納入芯片技術出口管制名單,防止相關技術流向中國。這一連串動作表明,美國正在通過打壓中國供應鏈的方式,逼迫東南亞國家選邊站隊。
越南的行為顯然已經引起中方高度警覺。雖然中方目前還未對越南實施直接反制措施,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會繼續忍讓。尤其在“一帶一路”倡議和區域合作不斷深化的背景下,越南若繼續背離合作共贏的軌道,只會將自己推入孤立的境地。
中方始終堅持互利共贏原則,尊重每一位合作伙伴。但如果一再被視為“提款機”或“替罪羊”,那就不得不重新審視這段關系的未來。中國不是沒有選擇,也不是非越南不可。
對于越南來說,眼前的“交易”也許換來了一時喘息,但若失去了中國這個最大的貿易伙伴,未來的路恐怕會愈發艱難。中方已經給足了機會,是時候由越南自己決定,究竟要當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還是一個反復無常的“工具人”。
越南與特朗普達成關稅協議后迅速對中國產品加稅,行為背后的地緣政治意圖昭然若揭。中方保持克制但絕不軟弱,越南若一意孤行,必將自食其果。
信息來源:
[1]美國宣布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 環球時報
[2]剛與美達成協議,越南就向中國發難,要用中國的錢補自己的窟窿 中華網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