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個和很多人生活密切相關的消息:7月10日,人社部和財政部雙雙官宣了今年的養老金調整新規。據說,今年養老金只漲了2%,比去年少了1個百分點,這波縮水,放在這幾年,一下就成了最低的漲幅。感覺不少退休的叔叔阿姨(特別是在企業退休的)心里肯定挺不是滋味——本來指望著多漲點兒,結果實際上怎么這么少?你以為到賬會大幅提高,實際可能有點落差。到底咋回事,咱慢慢聊聊。
說說最關鍵的部分吧:今年的通知明確,2025年養老金漲幅定的是2%,從年初就開始算。不管你是企業還是事業單位退休,只要退休了都能享受,但各地啥時候發到手還是要等地方具體安排,大多數地方預計七月底前就能到賬。
說實話,這兩年大家都感覺錢沒以前好掙了。國家漲養老金的幅度也往下調了,從去年3%降到2%,想想也是挺現實的。經濟壓力大,又趕上人口老齡化,所以緊著基本保障,一些特殊群體(比如工齡特別長、上了年紀的)還是會多照顧一些。
至于大家最關心的“我能多拿多少錢”,還真不是簡單一刀切。舉兩個小例子:
假設有位大爺,工齡40年,每月養老金3000塊,大概能多拿88元,光看數字好像不多,比2%的政策線還多一點(主要是加了工齡和定額的福利)。另一位阿姨,工齡20年,養老金1500元,這回能漲59元,看上去比例還更高點。
這么一比就能發現,那些養老金本來就低、工齡不太長的人,反倒漲得更快點。有點像“先照顧不太寬裕的”,讓生活壓力小一些。
如果你是普通的企業退休員工,今年大多數人每月上漲金額大概也就五六十塊錢,哪個人能漲到100元那真的很少見了。還是看你個人底子:工齡短、養老金本身低的,漲得也就那么回事。生活在大城市、政策再有點特殊傾斜,可能會多一點,但也翻不了天。
為啥會這樣?說白了,國家現在更看重“提低限高”,不讓差距越拉越大。整體盤子有限,公平優先,大家伙都能喝口湯,別指望今年能吃上一大碗。
我自己的感覺是,今年2%的漲幅雖然讓人有點失望,但其實也挺務實的。整體每個人能多拿個50到90塊錢不等,具體多少還得看工齡、你本身養老金是多少、當地政府怎么操作。說不定,收入不高的老人反倒體會更明顯,哪怕只多幾十塊,也能緩解一點點生活壓力。
對了,今年錢什么時候到手?記得多留意下本地人社局的公告,估摸著七月底前大部分人就能看到到賬短信了。
說到底,養老金上漲這事,牽動著成千上萬老年人的心。雖然漲得沒想象那么多,但保障底線、優先照顧弱勢,方向應該也是大多數人心里還算認可的。你怎么看呢?有沒有留言想和大家聊聊的,歡迎來補充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