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胡煒(新京報傳媒研究院)
《長安的荔枝》熱播后, 從文化到經濟都掀起了一股“荔枝熱”。
“一顆荔枝”成為爭相借勢的流量密碼,無論是商業品牌、還是地方文旅,以及傳播機構,各家的新媒體小編們從不同維度切入,將熱點轉化為創意內容與品牌價值,涌現出眾多優秀案例。
01
內容創意挖掘
《長安的荔枝》劇情,圍繞著唐朝九品小官李善德完成鮮荔枝從嶺南運送到長安的這一“不可能的任務”展開。這一情節串聯起盛唐興衰、職場生存等豐富故事,為內容創作提供了肥沃土壤。
古今對比
央視財經推出《“追”荔枝的人》,從“一騎紅塵”到“一網通達”!展示當代“荔枝使”如何實現冷鏈突圍。
山東國際傳播中心推出,一同見證一顆長在山坳里的荔枝前往烏魯木齊的非凡之旅。
中國化學的小編腦洞大開,推出 >>>,通過古今反差和幽默對比,展現時代技術進步。
中國能建推出 >>>,展示千年后的今天,如何跋山涉水跨越中國,“突破極限”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知識科普
有的媒體為提升內容深度,在荔枝品種科普、歷史溯源、飲食指南等方面做文章。
新京報書評周刊推出,講述這段時期大唐帝國真實的歷史大戲。
果殼自然推出 >>>。
長沙疾控推出>>>,指出在這份穿越千年的甜蜜誘惑背后,也暗藏健康的玄機,提醒科學食用尤為關鍵。
共情傳播
圍繞主角李善德的職場奮斗主題,結合現代“打工人”生存現狀,新京報評論推出一文,引發廣泛共情。
02
消費場景融合
隨著《長安的荔枝》熱播,“荔枝經濟”也開始席卷消費市場。劇中“一騎紅塵妃子笑”的經典場景,不僅讓荔枝這一傳統水果煥發新生,更催生出一系列營銷新玩法,引發一場消費領域的“荔枝狂歡”。
有的品牌將歷史劇情與消費場景深度融合,圍繞劇集展開布局,線上推出多種互動活動,吸引網友積極參與互動,極大提升了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連接。連中國郵政也來湊熱鬧,圍繞著一顆荔枝的故事,推出荔枝郵票鑒賞。
03
地域文旅營銷
《長安的荔枝》吸引觀眾的,除了看主角如何克服重重障礙,還有另外一大看點,就是荔枝從嶺南運往長安的路線。在現實中,這條路線也成為沿線地方文旅開展地域營銷的重要線索。
廣東茂名高州在劇中被清晰點明為唐代貢荔原產地,當地自然不能錯過此次推廣機會。茂名文旅結合劇集熱度發布多個相關視頻,高州也推出了相關內容 >>>,吸引游客前來體驗“荔枝之旅”,沿著當年的“荔枝道”,感受歷史與現實的交融。
西安文旅推出>>>,發布“劇中景點攻略”,將劇中虛構場景轉化為實體打卡地,吸引游客跟隨鏡頭來到西安,走一走當年的長安路。
其實,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蹭熱點的本質是 “借殼孵化新故事”。成功的內容營銷,不是簡單的“蹭”,而是需對IP基因進行拆解,將 “文化鉤子+情緒觸點+消費場景” 等元素進行有機融合,讓用戶從“圍觀劇情”自然過渡到“深度參與”。
一顆荔枝能掀起狂歡,靠的不是流量搬運,而是用創意將熱點煉成“社交貨幣”的功力。
校對|張彥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