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意盎然、花團錦簇,隨時可以坐下的休閑座椅.....今天,靜安新世紀公寓小區“綠之谷生境花園”亮相。這是一座在“共謀共建、共商共議、規范共管、長效共享”機制下誕生的社區花園。當天,靜安區推出了全市首個針對居民小區內花園建設的規范性工作指引。靜安區綠化市容管理局負責人說,靜安區將進一步推動更多小區盤活閑置綠地,幫助居民一起建設集生態、休閑、健身于一體的社區花園。
新世紀公寓始建于1996年,是一處典型的老齡化小區。隨著時間推移,小區原本位于東南角的綠地逐漸被人遺忘,草皮枯黃,樹木枯死,地表裸露等問題逐漸顯露,完全失去了最初“景觀綠地”的功能。這塊原本應屬于居民的公共空間,成為社區治理中的“心病”和“痛點”。 延鐵新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俞展說,居民想改善這塊綠地的想法由來已久。但小區只有200多戶居民,維修資金不足以支撐社區花園建設,而且也缺少改造花園的技術支撐。
原貌
屬地街道——靜安區大寧路街道在綜合網格走訪聯系中了解到此情況后,將此問題納入網格重要項目,開展實地查勘、方案研討、指導服務等工作,力爭改善綠地環境面貌,回應群眾訴求。區綠化市容管理局等共建單位全程參與新世紀公寓花園改造,精心指導新世紀公寓小區依托社區協商機制。
街道發動居民、社區園藝師等對設計方案進行建言獻策;業委會組織居民籌集花園建設的部分資金,聯建單位也提供了部分資金幫扶;區綠化部門組織專人赴現場對建設技術規范給予指導,特別是在“植物選擇”方面,指導社區花園多選擇本土適合生長、低維護的植物。多元主體的主動參與及專業力量的支撐,使社區花園改造既滿足美觀要求,又兼顧功能需求,得到了居民一致好評與認可。
在此過程中,區綠化市容管理局與大寧路街道攜手,總結經驗,形成《靜安區社區花園建設工作指引》,推出全市首個針對居民小區內花園建設的規范性工作指引。
此次發布的《工作指引》,緊緊圍繞黨建引領、共治共享、專業賦能三大理念,對社區花園改造中的需求排摸、方案制定、資金共籌、改造規范、長效共享等環節,羅列具體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路徑。如,在科學編制方案時,如何發揮居民區黨總支牽頭作用,依托居民自治協商平臺,形成具有居民共識認可的方案。在籌措資金環節,如何通過社區支持、個人募捐、物業基金、企業捐款等多元方式進行籌措,用于社區花園初期建設及后期養護管理中。在后續管理中,如何推動成立自管小組、制定《社區花園公約》,定期舉辦園藝沙龍等形式,常態開展花園后期管養的同時,增進鄰里交流,提升花園活力。
啟用儀式活動現場,大寧路街道林長辦與新世紀公寓小區業委會簽署了移交協議。后續,小區業委會將依托社區花園管理公約,持續推動花園長效管養到位,活動中成立的“綠鏈志愿服務隊”以及新聘任的4名市民林長將肩負起愛林護綠的新使命與新擔當。
原標題:《社區小花園如何建?靜安出臺全市首個針對居民小區內花園建設的規范性工作指引》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唐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