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買就不買,白送也不要。
近期,印度總理莫迪帶著自家引以為傲的“阿卡什”導彈,敲開巴西的大門。
巴西總統盧拉直接掐斷了“阿卡什”的采購談判,轉頭牽上了意大利的手。
在這場軍購大戲里,中國也沒能笑到最后,“天龍-50”同樣出局。
巴西:白送都不買,印度人臉都掛不住了
7月初,莫迪親自飛到巴西利亞,打著“合作共贏”的旗子,兜售自家武器的。
在和巴西總統盧拉面對面會談時,莫迪還沒說幾句,巴方就把話挑明了:我們,已經決定中止采購“阿卡什”。
巴西還直接透露,已經開始跟意大利深入接觸,目標是EMADS防空系統。
這并不是印度第一次被拒。
早些年他們就拿著這套系統去過菲律賓、越南、阿聯酋,等地。
結果不是用完不滿意,就是壓根沒人搭理。
阿聯酋甚至直說:我們還是更信以色列的“鐵穹”。
那么問題來了——“阿卡什”到底差在哪兒?
“阿卡什”不是完全自主研發的,它的技術底子,是來自蘇聯的“薩姆-6”。
冷戰時期的那一套。
雖然印度政府給它貼了“國產明星”標簽,但軍圈人士看得很清楚:系統集成度低、抗干擾能力差、響應慢、部署復雜。
別說是現在流行的小型無人機、低空巡航導彈,就連高速目標它都反應不過來。
巴西軍方自己也做過評估,他們說:“阿卡什”不適配我們現代化的防空需求。
他們要的是靈活、快速、能多層次覆蓋的系統,“阿卡什”太慢了,太舊了,太難用了。
意大利為什么贏了?不是便宜,而是靠譜
很多人以為,軍購拼的是價格,但在巴西這事上,便宜沒優勢,反而成了扣分項。
意大利拿出來的EMADS系統,貴肯定是貴。
但模塊化設計強、兼容性高、作戰距離覆蓋廣,還能和現有平臺無縫對接。
更關鍵一點,巴西和意大利在防務合作上,早就是老熟人了。
這種長期合作帶來的信任感,是單靠價格打不動的。
中國“天龍-50”:技術強,但也敗了
中國這次參賽的“天龍-50”,技術不輸意大利。
最大射程50公里,導引頭用的是主動雷達制導,攔截能力強,在非洲市場上已經有不錯的表現。
可惜體系兼容性弱,跟西方設備對接難。
巴西不是不認可中國的技術,而是目前合作基礎太薄,體系對接難度太大。
歐洲這邊,從雷達、通信到后勤服務,全套已經配好了,巴西只要擰上就能用。
這不是中國的問題,是布局節奏的問題,但不得不說,這次確實輸了。
印度導彈頻頻被拒:不是對你有意見,是對系統沒信心
印度“阿卡什”的海外推銷史,幾乎是“到處碰壁”。
2021年,印度試圖把105毫米車載榴彈炮賣給巴西,打著“聯合制造”的旗號,想拉攏感情。
結果一份評估報告就給打回來了:熱帶雨林里跑不動,精度也不夠。
2023年,印度又拿出自家的海岸監視雷達,試圖打入巴西海軍系統。
這次是跟意大利萊昂納多集團拼,結果又輸了。
理由是技術不過硬,合作不深入,信任難建立。
軍購的背后,是“選邊站”的信號
軍購不只是買個武器這么簡單,它是政治信任的試金石,是戰略合作的風向標。
巴西這些年,已經越來越傾向歐美體系。
他們買了瑞典的“鷹獅”,和法國搞了潛艇合作,這次又選了意大利。
這不是巧合是戰略路徑。
印度太強調價格優勢,忽略了系統級解決方案;中國雖然技術成熟,但還沒扎根拉美市場。
軍火出口是體系的競爭,是信任的博弈。
結語
這一單印度輸了,中國也沒贏。
最值得反思的,是印度的戰略思維:靠關系、靠感情牌,真的打不動市場了。
技術、服務、信任,才是軍購三件套,你缺一它就不會選你。
中國的“天龍-50”,雖然這次沒中標,但它正在積累經驗,市場潛力仍在。
印度的“阿卡什”,如果不能從產品上發力,哪怕總理親自出馬,也難改變結果。
參考資料:
第一軍情2025-07-10巴西當面對印度說不,印度導彈再便宜也不買,中國也收到了壞消息
免責聲明:本文國際新聞均來自公開信息整理,文中觀點分析僅代表個人,無任何不良引導。因國際局勢動態多變,信息會有時效性差異,本人已盡力核實,如有虛假或存疑部分,請立即聯系進行刪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權和配圖問題,侵刪。請讀者理性判斷,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