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高端大飯店的廚師烹制菜品,放到路邊攤銷售,當大飯店的特色菜以大排檔的價格呈現,這場發生在淄博街頭的消費場景變遷,正悄然勾勒出民生經濟的新輪廓。
7月10日下午5點,淄博高新區柳泉路與南營路路口附近飄來陣陣飯香。與尋常路邊攤不同,這個攤位的經營者是一家高端飯店——淄博藍海國際大飯店。蒜香小龍蝦的鮮香、博山炸肉的酥脆、醬大骨的醇厚,十余種家常菜式在桌子上碼放整齊,吸引著過往市民駐足。"來一份炒雞,再來條青魚" 一位顧客熟練地點單,為他盛菜的服務員,或許在幾小時前還在酒店宴會廳服務高端宴席。
"不是無奈之舉,是順勢而為。" 一名工作人員的話道出了轉型邏輯。最近三年來,不少高端餐飲市場遇冷,這家高端飯店先試水大排檔,如今再下沉至路邊攤,每一步都踩在消費需求的節點上。生態炒雞28元一份,蒜香小龍蝦、干炸藕合、醬大骨均為18元一斤,雖然價格較高端酒店的堂食優惠很多,但是菜品卻保持著 "高端的食材標準"—— 這正是吸引顧客的核心密碼。
“在經濟學視角下,這場轉型藏著多重深意。”淄博高新區四寶山街道萬杰路社區黨委副書記吳柯穎表示,上述擺攤位置屬于社區范圍,為了提振消費,社區也將積極支持轄區實體經濟發展。對消費者而言,"花小錢品好味"是實打實的實惠,路邊攤的煙火氣里,藏著高端消費“降維”時代人們對 "性價比" 的集體追求。對商家來說,剝離場地溢價、精簡服務流程,用"降維打擊"的方式貼近大眾市場,既是生存智慧,更是對消費趨勢的敏銳捕捉。當高端飯店放下身段,與社區菜市場、街頭小館同臺競技,無形中也推動了餐飲市場的品質升級。
值得關注的是,這場轉型背后的民生溫度。萬杰路社區居民劉迎莉已在上述路邊攤買過兩次菜品,她算過一筆賬:一家三口在路邊攤點四個菜,花費不足百元,比去酒店便宜不少,比自家做飯節省時間。"菜的味道正,分量足,這才是老百姓需要的消費。"
(大眾新聞·魯中晨報記者張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