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媒7月10日報道,7月9日,全球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短的一天之一,比平均日長短了1.3毫秒。如今,科學家已揭示出隨著地球自轉再次加速,下一個最短日長將出現的具體日期。
科學家預測,7月22日和8月5日的日長將比7月9日更短,分別比平均日長短1.38毫秒和1.51毫秒。這是因為屆時月球將處于離地球最遠的點,從而減弱潮汐對地球自轉的阻滯作用。由于人平均每次眨眼約持續100毫秒,因此你無法察覺到這一差異。
然而,過去幾年中,地球自轉速度一直在意外加快,原子鐘在2020年和2022年都記錄到了這一變化。盡管科學家提出了從大氣變化到地磁場減弱等多種理論,但自轉加速的確切原因仍是個謎。
通常情況下,地球需要24小時,即86400秒,才能繞地軸完成一次“太陽日”的自轉。盡管我們常常認為這一時長是恒定不變的,但實際上地球自轉并不穩定。平均而言,地球自轉速度每世紀會減慢約2毫秒。這意味著,約2.5億年前中生代時期的霸王龍,所經歷的日長為23小時。
甚至早在青銅時代,平均日長就比現在短約0.47秒,而在2億年后,日長將達到25小時。這種自轉減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月球的引力作用,這一過程被稱為潮汐制動。當月球引力作用于地球時,會使海洋略微隆起。除了形成潮汐外,這種引力作用實際上還會向后拉扯地球,減緩其自轉速度。
然而,當月球處于離地球最遠的點,即遠地點時,這種引力作用會減弱,地球自轉速度就會比平常快。這就是為什么7月22日和8月5日的日長會比今年其他日子短很多的原因。
但這些異常短暫的日長之所以可能出現,是因為地球目前正處于一個不尋常的加速階段。
這一變化來得如此突然,以至于一些專家認為,到2029年,我們將首次需要減去一個閏秒。
根據美國海軍天文臺和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的數據,在2020年之前,從未有過日長比平均日長短超過1毫秒的情況。
如今,科學家已經記錄到一系列日長比正常日長短超過1.3毫秒的情況。有記錄以來最短的一天出現在去年7月5日,比平均日長短了整整1.66毫秒。莫斯科國立大學地球自轉領域的權威專家利奧尼德·佐托夫博士在接受《時間與日期》采訪時表示:“沒人預料到這一點。這種加速的原因尚無法解釋。”
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這是由于地球核心深處發生了某種變化,影響了地球的動量。佐托夫博士和其他科學家預計,未來這一趨勢將恢復為逐漸減速。佐托夫博士說:“我認為我們已經達到了最低點。地球遲早會減速。”
這是因為有多個因素共同作用,減緩了地球的自轉速度。
除了潮汐制動外,科學家還發現,地球內核在2010年左右開始減速,現在正在逆向旋轉,這微妙地影響了地球在太空中的自轉。預計未來幾年,這將使地球自轉速度略微減慢。
同樣,近期研究表明,與氣候變化相關的冰川融化和地下水移動,在2000年至2018年間使我們的日長每世紀增加了1.33毫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