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曼又夸中國了。
7月3日,這位說“世界是平的”專欄作家在《紐約時報》發文:《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將如何讓中國再次偉大》(“How Trump’s ‘Big, Beautiful Bill’ Will Make China Great Again”)。
他開門見山地說,“你聽到從東方傳來的巨響嗎?那是14億中國人嘲笑我們的聲音。中國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運氣:在耗電的人工智能時代即將到來之際,美國總統和他的政黨堪稱能想象到的最嚴重的戰略自殘了?!?/p>
弗里德曼認為,相比之下,中國正大力發展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內的電力產業,特朗普的法案反而會助力中國在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等領域占據未來主導地位。
美國《前景》雜志去年發表的文章更直白,稱特朗普放棄發展新能源的計劃,是"送給中國的大禮",暗指共和黨人成了中國的“幫兇”。
這些美國精英想說的是,美國已經在新能源技術方面落后于中國,而特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計劃將加劇這一差距,會拱手把新能源技術的主導權讓給中國。
話說得有些道理,但仔細一聽,還是老一套,借捧中國來批特朗普。
這樣的觀點在美國主流輿論和政策圈屢見不鮮,幾乎已成一種集體無意識。
這就是美國精英對待中美關系的慣用手法,他們總是擺脫不掉二元對立思維。本質上就是無法接受世界舞臺可以多元共存;更無法認同中國崛起是一種歷史的必然,而并非就是美國的必然衰落。
這種把中美在新能源技術領域的競爭看作是你輸我贏,是零和思維集大成的體現。其潛臺詞就是:“中國強了,美國就必然輸。”這種歸因簡單粗暴,卻極具煽動性,在把中美關系引入一個你死我活的“輸贏盤”。
新能源革命本來就不是像戰爭中拼坦克戰機,低碳轉型更不是太空競賽。你強我弱、此消彼長的故事根本站不住腳。
中國推動光伏、風能等綠色技術供應鏈發展,最大受益者其實是全球,也包括美國。
中國從來沒有為了打敗美國去發展新能源。中國更多是在通過巨大的規模和政策推動,讓綠色潮水盡快漫向世界。
英國《衛報》多年前的一篇評論說,19世紀,英國教會世界如何生產。20世紀,美國教會世界如何消費。如果中國要引領21世紀,它必須教會世界如何可持續發展。
未來誰能真正引領綠色革命,不在于誰絆倒對方,而是誰用技術、規模和效率讓人類擺脫化石能源依賴、應對氣候威脅。
今天的中國正在嘗試引領世界更多地使用綠色能源,這是一個偉大的進步。
人類文明本來就是接力而行,本來就是誰能符合時代潮流,誰就能貢獻新的動力。
因此,真正的實力不是贏得零和博弈的能力,而是創造共贏的智慧。
作為二戰后長期占據全球霸主地位的國家,美國精英習慣于"我們主導,你們跟隨"的國際秩序。中國的和平崛起挑戰了這一心理預設,引發美國精英本能的不安全感。在他們的潛意識里,世界舞臺中心只能容下一個主角。
中國沒有想當領導,但為什么中國就不能引導世界的發展呢?為什么中國引領世界的發展就必然是美國的失敗呢?
這種"非此即彼"的思維模式正在將美國引向一條危險的道路,它會一步一步地讓美國在對華關系上深陷戰略困境而難以自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