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界產生隔閡時的困惑,深夜里突然涌上心頭的孤獨,收到一句「我懂你」時的酸楚,還有一些無法被總結和命名的時刻——這些藏在日常褶皺里的細小情緒,其實都是每個人心中奔涌的暗流。只是大多數時候,我們習慣了像擰緊水龍頭一樣壓制它們,直到某天突然發現,內心早已醞釀了一場蔚為壯觀的海嘯。
今年 7 月,由藝術家費俊和演員黃渤聯合策展,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劉正奎參與指導的「情緒劇場」藝術展在青島拉開帷幕。這場扎根于黃渤家鄉的展覽,以「情緒具象化」為核心,用繪畫、裝置、影像與互動藝術搭建起一座連接心靈的橋梁。
兩位策展人及主創團隊從一開始就帶著清晰的信念:要讓藝術落地日常,讓每個人都能在作品里看見自己。
本專題內容,由抖音與Figure聯合呈現。
1
藝術即鏡子:照見被忽視的日常肌理
「生活中的情緒無時無刻不在」,黃渤在談及策展初衷時說,「但我們很難做到客觀面對它」。
而藝術,恰恰是映射這些細微波動的最佳載體。
展覽中那座由黃渤參與設計的作品《激浪》(Breaker),恰是對此的絕佳隱喻。
透明材料搭建的浴缸懸浮在鏡面矩陣中央,當觀眾走近時,缸內的「海水」會隨動作泛起漣漪,鏡面將漣漪折射成無數細碎光斑,像極了青島海邊被陽光打碎的浪濤。浪花可以是小時候簡單純粹的歡欣,也可以是長大后一面映照情緒的鏡子。
這種將日常情緒轉化為藝術語言的表達,貫穿整個展覽。費俊認為,好的藝術從不需要觀眾提前做功課:「藝術最必要的不是共識,而是共情」。藝術就是要喚醒你的情緒感知:重新注目菜市場里躍動的煙火,地鐵的熙攘中裹挾的故事,窗臺綠植的葉脈上流淌的生機。
2
在AI量化時代守護人性燈塔
當技術狂飆突進,亮出清醒的警示牌,費俊的論斷如利刃剖開時代癥結:「AI對人最大的威脅,是消解人的主體性」。
當 AI 能創作藝術,人類還剩下什么?費俊的答案是:藝術在技術時代的使命格外清晰——喚醒人們的主體性,喚醒人們「何以為人」的特質。藝術可以成為人們尋找、喚醒以至表達自我的工具。
黃渤則用更通俗的語言解釋這種對抗:人所特有的情緒特質,能讓「技術具備情商,而不只是智商」。
他參與創作的《繪》裝置,完美詮釋了這個理念:前一位觀眾用色彩涂抹的情緒,會成為下一位觀眾創作的底色,像極了現實中人與人的情緒傳染。情緒從來不是孤立的,而技術可以具象化這種鏈接。
這種情緒的傳遞,在抖音等社交媒體上早已形成生態。數以千萬計的普通人,正在用短視頻傳遞和感受著喜怒哀樂:有人拍下暴雨中堅持擺攤的老人,配文「生活很難但他眼里有光」;有人記錄孩子第一次獨自上學的背影,字幕寫著「既想追上去又想推一把」。這些不完美卻真實的表達,讓屏幕前的觀看者為素不相識的人流下眼淚,這正是對抗技術冰冷的溫暖力量。
展覽的價值也在于此:在大勢所趨的技術洪流之中,重拾真實情緒泛起的漣漪。
3
美育平權:每個人都是自我情緒的藝術家
「我反感自戀式的創作」,費俊的直言不諱,道出了這場展覽的另一重野心:打破藝術的圍墻,形成可以流淌的共情,而不是形成冷冰冰的共識。
黃渤對此深有同感。他想起在歐洲看到的戲劇生態:「柏林的劇院每天演 40 多場戲,觀眾討論劇情就像聊天氣一樣自然」。他期待「情緒劇場」能成為這樣的起點——不是培養藝術評論家,而是讓普通人敢說「我在這個作品中看到了自己」。
劉正奎從心理學角度補充:「社會對遭遇心理問題的人們通常有污名化,而藝術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當一個人能用色彩、線條、文字表達情緒時,具象化本身就幫他完成了一次自我療愈。而展覽里的每一件互動作品,都在傳遞這個理念。正如費俊所說:「在這場展覽中,每一個參與的觀眾才是演員,才是主角」。
這種理念與抖音的底色不謀而合。作為展現大眾生活美好的平臺,抖音始終相信: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創作者。平臺上那些記錄早餐蒸汽、雨夜路燈、寵物睡姿的瞬間,都是普通人的情緒藝術。
藝術從不是遙不可及的星辰,而是每個人隨手就能摘下的星光。當觀眾將展覽中創作的情緒視覺作品一鍵發布至平臺,藝術也完成從精英生產到大眾創作的民主化躍遷。這種「水準不低但門檻不高」的生態,恰是策展人們期待的美育平權樣本。
當青島的海風穿過展廳,那些由觀眾共創的作品正通過抖音涌向更廣闊的數字海洋。
這或許就是「情緒劇場」最珍貴的禮物:它沒有傳遞什么具體信息,卻映照進我們的內心,讓我們重拾了感知力——能從海浪里看見情緒,從光影中讀懂人心,從日常中發現藝術。當普通人進一步學會將情緒轉化為藝術創作時,生活本身便成為最壯闊的藝術現場。
青島的海浪潮汐永不停歇,人類的心靈海嘯亦將永恒翻涌。技術發展對人類主體性的侵蝕不會停止,而藝術的啟示,則能從生活中給我們帶來源源不斷的療愈與感動。在菜市場的霓虹看見莫奈的光影,從地鐵的報站聲聽到流動的旋律,循著雨后水洼里的倒影,窺見天空的心事,凡此種種。
此后,任憑萬物此消彼長,我自生生不息。
特別鳴謝 | 某集體、青島云上海天藝術中心
書法 | 牛校帥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徐冰|需要大家一起推動太空藝術
李健鏞|大師永遠不會懂事
尹秀珍|把人們哭不出來的憂傷裝進108個淚器
\ 收看更多人物視頻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