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小米YU7的交付,我們加價訂的車也到了,今天跟大家一起聊聊,對這輛小米YU7的初感受!
超跑附體!
不得不說,這輛小米YU7的造型確實好看,從車頭到車尾,優美的線條,一看就是國際頂尖超跑設計!
車頭長有啥用?
雖然是純電動車,但車頭相當長,看似能裝下一臺V12發動機!至于電動車為什么需要這么長的車頭,可能是為了造型吧!電動前機蓋
前機艙蓋是少有的電動開啟關閉,可能是因為車頭太長,機蓋太大太重吧。電動機蓋當然支持防夾手功能,不過在機艙蓋兩側,由于力臂過短,導致防夾不起作用,所以貼有四個大字“大展鴻圖”……不對,是“小心夾手”!
我們實測發現,機蓋側面力量很大,真的能夾到手,因此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小朋友。沒有機械解鎖
相比小米SU7(參數丨圖片),這輛YU7改用了隱藏式門把手。開門時,門把手向內電動翻折,只要輕觸拉動,就能對車門解鎖。
按壓過程依舊是電子觸控,也就是說這輛車的四個車門,在車外沒有機械解鎖裝置,只能依靠電子解鎖,如果車子斷電,有可能無法解鎖。
其實,這種設計我們在豐田bZ3上見過,只不過豐田的翻折方向相反,而且有機械解鎖。這種設計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門把手內部空間非常有限,如果你是習慣美甲的女性用戶,長指甲伸進去不是很方便。彎腰開尾門
后尾門開關按鍵位置比較低,在后保險杠上,正常身高的人需要彎腰才能按到。
一般來說,后備廂開啟按鍵都會設計在尾門凹槽內,除了使用方便,主要就是為了防止臟手,而這輛車的后尾門開啟按鍵不僅要彎腰,而且還容易臟了手。單個電動撐桿此外,后尾門只有副駕駛一側的撐桿是電動的,通常來說,這個級別的車都是雙側電動撐桿。
有人說用單側撐桿說明我們用料好,“勁兒大”!實際上跟“勁兒”大小沒關系,因為受力點單一,無法分攤,導致單側合頁受力比較大。長此以往,不僅電機損耗較大,而且可能會導致尾門縫隙不均勻。后備廂空間
這輛車雖然尺寸不小,但由于造型所限,實際上后備廂的空間并不大。縫隙不齊
這輛車依舊有之前小米SU7的問題,車身覆蓋件接縫不齊,尾門是上的尾燈與后杠上的尾燈,后尾門與后翼子板,都有有明顯對不齊的情況。車內PHUD這輛最吸引人的就是車內有一塊PHUD,也就是“全景顯示”。與傳統HUD的區別是使用兩個或三個投影機將畫面投射到擋風玻璃下方的黑色區域,形成一個超寬的HUD。
這個功能早在2023年CES上由“大陸公司”推出,2024年在寶馬iX概念車上應用,將于2026年量產。而小米YU7在國內公司華陽和福耀的加持下,在2025年就讓消費者體驗到了這么高大上的科技!
通過初步體驗,這個PHUD天際屏雖然不影響視野,看上去也非常炫酷,但在開車時,視野下方顯得凌亂且多色彩,還有動畫效果,有可能會影響到駕駛員的專注度。同時由于屈光度的畸變,以及人眼焦距不斷遠近切換,有可能會出現眩暈感,因人而異,建議購車前先去體驗體驗。后排空間
由于車頭太長,又想要更大的后排空間,因此這輛車把后排座椅向后“推”。這樣會導致三個問題,一是B柱太靠后,影響上下車;二是后排靠背嵌入車內,多出來的側邊也會影響上下車;三是擠占了后備箱空間。“隱藏式”安全帶
此外,后排靠背雖然能電動折疊、升起,但由于安全帶缺少束縛裝置,所以靠背立起后,安全帶很容易被隱藏起來,如果想用,還需要回手掏掏掏!總而言之這是目前我們對這輛小米YU7上手之后的初體驗,至于這輛車的駕駛品質、續航、內部做工用料如何?請繼續關注我們往后的節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