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酷熱難耐,不少市民將目光投向了“水”,各類水上運動成為市民們的夏日休閑首選項。在社交媒體平臺,“槳板”逐漸成為一種夏日戶外運動新時尚,一塊充氣板一柄槳,清晨傍晚直接在公共水域“開劃”,“清涼”“新手友好”等關鍵詞吸引了一大批水上運動“小白”加入其中。
記者發現,比起公園等有專業租賃點和人員看管的游玩場所,一些“野生”水域更受槳板愛好者的青睞,如新江灣城公園周邊河道水域、松江區廣富林公園附近水域等,不少人自帶槳板前往,在社交媒體上也有不少“上海槳板免費下水點”相關分享。
一項具有一定專業性的運動成為市民夏日“新寵”,其背后是否有安全隱患?記者前往實地調查。
周末不少人在新江灣城公園玩槳板。
紅火的“野生”槳板租賃指導和規范都欠缺
目前,上海開展槳板運動的水域主要有兩種,一種以公園水域為主,通常設有官方租賃點,如新江灣城公園和長風公園都有槳板和皮劃艇租賃點,只能選擇租賃公園官方槳板,不能自帶槳板下水;另一種則是“野生”河道,通常由槳板愛好者探索后作為固定線路在社交媒體整理分享,可以自帶槳板,自由劃行。后者自由度更高,因而得到更多參與者的青睞。
以新江灣城公園為例,公園內有一家名為“指向輕艇會”的俱樂部,負責官方租賃,在碼頭張貼有“請勿私自下水,違者后果自負”的警示牌以及應對落水、中暑、極端天氣的應急預案,公園水域附近也有工作人員持續巡邏。
公園內碼頭設有“請勿私自下水”警示牌。
記者咨詢了指向輕艇會的工作人員。“你有槳板基礎嗎?”當記者表示并未嘗試過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能從這里直接租板,只能報名相應的課程,由教練帶領學習動作,在公園內水域劃行。有相應基礎或經過學習后,可以租板劃行。
周末的新江灣城公園熱鬧非凡,站在碼頭往水域眺望,兩側水面上同一時間約有二十幾塊槳板,板上人的劃行姿勢各異,有人救生裝備穿戴齊全,也有人一桿劃槳赤膊上陣,這讓人心生疑惑:這項運動沒有防護規范嗎?
事實并非如此。原來,附近還有兩三家“野生”槳板租賃店鋪,生意極為紅火,周末的槳板租賃甚至需要提前兩天才能約上。這些店鋪相較公園內的官方機構價格便宜,同時不需要任何安全方面的審核。
記者隨機找到了三家中的一家槳板租賃店,租賃全程沒有簽訂任何協議和繳納押金,微信付款后就拿到了槳板。教練協助記者穿好救生衣,將安全繩兩頭系在槳板和救生衣上,并叮囑記者:“千萬不能脫下救生衣”。當記者詢問是否能站立時,教練表示“如果沒有指導,自己嘗試站立有很大概率落水”,并推薦新手小白以坐姿劃完全程。隨后將槳板放入水中,示意記者可以開始劃行。兩者相較之下,市民更青睞這類非官方租賃的原因可見一斑。但倘若發生意外,可以想象后續的維權并非易事。
記者從店鋪后面的一處“野生”下水點入水。嘗試后發現,作為初學者,所有的動作技巧,比如控制前進后退方向、槳的入水角度和發力方式等,都需要自己在劃行過程中慢慢摸索。換句話說,這項運動本身具有一定門檻,如果沒有通過課程系統學習槳板技巧,租賃槳板并不能得到詳細指導。在附近觀察一陣就能發現,無法控制方向撞上岸邊草叢、切換姿勢不慎落水、多條槳板相撞等,在這片水域都時常發生。
兩槳板相撞。
在網友的分享帖中,不乏不穿救生衣、不系安全繩站在槳板上的照片,實測發現,要拍出這種看似“美觀”的照片隱患重重。記者在體驗槳板過程中嘗試從盤腿坐的姿勢切換到跪姿,隨著身體重心的增高,槳板的晃動幅度也會相應加大,“小白”在重心不穩的情況下貿然站立,極有可能落水。一位槳板運動愛好者就告訴記者:“入門槳板,落水是第一課”,但如果不規范穿戴救生設備,這項運動本身的危險性無疑會增加。
在悠方購物中心東側水域,記者便目睹了一場落水“事故”。兩名兒童同時坐在一塊槳板上嬉戲打鬧,“撲通一聲”,槳板前面坐著的兒童落入水中,然而兩人毫不在意,一個在板上一個在水中繼續打鬧。在這片水域,拖家帶口、攜寵出游的市民不在少數,僅記者停留的1個小時就有不下5個人落水,落水后上板并非易事,流動的河水、濕滑的充氣板,在記者的視線范圍內,有人嘗試了七八次都沒有成功上板。
這引出了另一個問題:落水了,怎么辦?根據租賃處教練的描述,依靠身上的安全繩,落水后和槳板也不會分離,能夠通過臂力攀上槳板回到水上。然而記者目睹岸邊有市民帶著狗坐上槳板悠然滑走,根本沒有進行“系安全繩”的步驟。運動風險就在這些防護疏漏處陡然增大。
有市民在劃行中落水。
已成最熱門“野生”線路,但隱患重重
新江灣城公園附近的環線無疑是上海最熱門的一條槳板線路,位置在市區、環線方便停靠、河水流速慢等優點吸引了不少初學者。
這條環線途經悠方購物中心東側、安徒生童話樂園、觀鳥島基地、新江灣城公園,全程約4.5km,其中悠方購物中心東側是槳板愛好者們推薦較多的下水點,周末下午5時左右,岸邊就有不少市民開始為槳板充氣。從這里下水,需要從殷行路上的經二河橋兩側沿著被踩禿的小土坡走下去,由于岸邊都是草叢和土地,很多人選擇在岸上的水泥地充氣并穿好裝備,隨后抱著槳板沿著土坡慢慢走向岸邊。在環線上,除了新江灣城公園碼頭之外的下水點幾乎都是“野生”,劃行過程中能看到不少從高處路面到河岸被踩出的小路以及被破壞的鐵柵欄。
攔截下水的鐵絲網有損壞。
在全程4.5km的劃行中,記者注意到幾乎每隔一段距離就能看到“水深危險,請勿靠近”的警示牌。但在公園水域,這一指示牌變成了“水深危險,注意安全”,用語的區別或許有所提示,在新江灣城公園內水域,在有教練教學及工作人員巡邏的情況下,市民游客可以下水游玩,而在其余“野生”水域,管理部門并不建議下水,但記者前后四次前往附近,并未發現有巡查人員。
公園內岸邊的警示牌。
河岸邊有提示水深的警示牌。
實際上,河道內“熱鬧”極了,周末的時候槳板“堵車”,同時還有野泳的大爺和坐在岸邊垂釣的人,稍不留神就會“撞車”。
“喂喂喂”,劃到觀鳥島附近,有一位垂釣者大喊讓記者避開吊鉤和魚線,但因為記者行動作并不熟練,槳板還是直直朝著垂釣的魚線沖去,垂釣者只能迅速拉起釣竿錯開槳板。記者剛從魚線“脫險”,前方就出現一個游泳的大爺,大爺看到槳板迅速往旁邊避讓,同時在槳板通過時沉入水中憋氣,而記者擔心槳會誤傷游泳者,只能高舉劃槳任由槳板漂流,通過之后便撞進了岸邊水草叢,可謂是“板在囧途”。
劃完環線全程接近兩小時,過程中需要穿過大大小小數個橋洞,有的橋洞高度較矮,跪姿劃行通過時頂部與頭頂沒有多少距離,劃槳也難以施展開,有的橋洞兩側的小洞是“死路”,劃到盡頭是生銹的鐵絲網,只能嘗試調頭折返。而環線途中有不少河道交叉口,不熟悉路線也會容易迷路。在記者租賃槳板時,老板叮囑“到每個岔路口都右轉”,據稱,當日前一位租賃槳板的顧客就劃錯了路。
橋洞兩側的“死路”。
而在天氣炎熱的情況下,通常下午5時30分之后才適合“開劃”,路程后半段已經完全天黑,除了新江灣城公園管轄水域外,其余水路缺乏照明設施,辨別方向和識別障礙物都較為困難,肉眼根本看不清前方航道的具體情況,只能“盲劃”。
晚上七點半的水路狀況。
此外,在社交媒體上可以檢索到,2024年4月,指向輕艇會曾在公園水域與自然河道連通處設置了浮筒攔截河道,張貼告示表示出于安全考慮,不允許非官方充氣槳板進入公園水域,然而不久就迫于壓力拆除。這就使得這條槳板劃行線路成為沒有內外之分的自由線路,給“小白”下水“打卡式”參與漿板活動提供了便利。
2024年4月指向輕艇會曾設浮筒限制外來槳板
水上運動逐漸普及本是好事,它不僅強身健體,也為夏日生活增添了歡樂。但槳板這類本身有門檻且有一定危險性的項目,參與者一定要將“安全”放在心上,做好安全防護措施。“打卡”可以是體驗運動項目的原因,但切勿將“出片”置于“安全”之上。同時,即使是在“野生”水域,相關管理部門也應有所監督和巡查,及時勸阻水上不安全行為,為市民參與夏日水上運動筑起安全防線。
原標題:《夏令行動|安全防護不規范,“野生”水道無人管,申城“槳板熱”背后暗藏隱患》
欄目主編:毛錦偉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師夢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