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規避關稅,那就來美國投資吧——美國總統特朗普、財政部長貝森特都說過類似的話語,本意都是威脅、利用貿易戰,讓全球資本(尤其是產業資本)加速流入美國,幫助美國走向更偉大……
但結果卻是:資本從美國凈外流1.9萬億美元
美國商務部在近期公布了截止到今年第一季度的《美國國際投資頭寸表》顯示:美國的海外資產總額為368522億美元,與前一季度的357194億美元相比,凈增11329億美元——美國自己的資本整體是流出。
同期,美國的負債——國際投資頭寸里面的“負債”,不是我們平時理解的債務,而是指:其他國家、地區投放在美國境內的資產,現在已降至614668億美元,相比前一季度的622588億美元,減少7920億美元。
呵呵,特朗普本欲利用貿易戰讓全球資本進入美國,但當前的結果卻是:美國自己的資金流向世界11329億美元,其他國家或地區又從美國“抽走了7920億美元”——外流資本合計高達1.9萬億美元。
繼續看美國商務部公布的報告細節:美股下跌導致外資減持股票類資產(直接和證券投資),反映資本從高風險資產(美股)流出;部分外資轉向增持美債,避險情緒升溫,但未改變外資整體外流的趨勢。
美國機構通過短期借貸工具(如回購協議)大幅增加對外貸款(凈增5480億),顯示資本主動流向海外市場;海外股市整體表現優于美股,加速全球資本重新配置至非美市場……
特朗普以關稅為矛,試圖刺穿全球供應鏈護城河,卻反被資本流動的洪流吞沒。當“投資換豁免”淪為紙上交易,而企業以腳投票重塑地球工廠時,所謂“美國優先”的終局,或許正是加速了多極貿易新紀元的降臨。
用貿易戰逼資本進來,這個出發點就是錯的
貿易戰的算盤徹底打錯了方向——特朗普政府揮舞關稅大棒逼迫全球資本“回流美國”的企圖,正被冰冷的資本流向數據撕得粉碎。
這1.9萬億美元凈外流資本的本質,是市場對“美國制造復興計劃”投出的殘酷否決票:產業資本用腳投票逃離制造業的成本高地,金融資本因政策風險加速出逃,共同宣告了特朗普經濟邏輯的破產。
特朗普幻想重振“生銹地帶”,卻無視美國制造業的致命短板,首先是美國人工成本高昂,但這一屆政府又不愿盡量吸納移民且基建老化導致物流成本激增。除了少數相對不太重視成本的高端制造業。
絕大多數中低端制造業是不可能大規模進入美國的,南生不相信特朗普、貝森特等人不清楚這一點。很可能他們只是希望利用貿易戰,樹立幾個典型(本就沒指望中低端制造業大規模進來)來證明自己又贏了。
若僅僅是這個標準——搞幾個典型,然后被媒體夸大。好吧,若如此,特朗普你又贏了!但數據不會騙人的,商務部公布的《美國國際投資頭寸表》已告訴世人:美國的資本在外流,而不是在凈流入。
其次是政策不確定性推高風險溢價!金融資本有短期逐利的本性,來得快,走得也不慢。但產業資本不僅需要擁有較大的盈利潛能,還需要持續、穩定的發展環境。這一點,善變的特朗普無法做到。
上午說的話,下午就可以更改;今天宣布要出臺的政策,明天就說得要作廢或者是延期——信用持續磨損、多變的政令讓產業資本家不知所措,最終的結果必然是:資本加速涌向真正安全的港灣。
當美國用“高額關稅墻”逼迫企業二選一時,資本的選擇卻是與特朗普慢慢磨蹭的同時重構多元市場——中企積極拓寬非美市場,歐盟、日本、韓國、越南、印度等在和美國談判的同時也都在尋找更多的合作伙伴。
當貝森特以“投資換關稅豁免”游說企業時,回應的卻是三星將更多的芯片產能轉至越南等地,中國電動車企在墨西哥邊境狂建6座工廠——產業資本寧肯支付20%關稅,也不愿跳進美國的成本陷阱。
很好,特朗普、萬斯、盧比奧、貝森特等政客繼續鬧下去吧!當佛羅里達州的碼頭工人望著空置的集裝箱發呆,當華爾街對沖基金瘋狂購入比特幣對沖“特朗普風險”——這場以“讓美國再偉大”為名的豪賭,南生搬個凳子慢慢欣賞結局。本文由南生撰寫,歡迎轉載、轉發、評論、留言、分享、打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