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提起冬蟲夏草,往往離不開“野生”“高原”“稀缺”等標簽。但隨著野生資源顯著緊縮、生態保護政策日趨嚴格,這味傳統滋補品也正面臨現實的轉型壓力:冬蟲夏草要不要走上標準化之路?
在這個命題之下,“生態繁育”被更多人提起,也被一部分人質疑。
但事實是,在當前的市場與生態背景下,生態繁育并不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而是冬蟲夏草走向未來的必經之路。
野生冬蟲夏草的困局:采得越多,未來越少
野生冬蟲夏草只生長在海拔3500~5000米的高山灌叢草甸帶,分布極窄、生長環境嚴苛。近年來,隨著過度采挖和氣候變化,原產區生態壓力驟增。
如甘肅合作市2023年5月發布的通告中明確指出: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非法采集冬蟲夏草,違者將依法追責。這并非個例,而是多地草原保護工作的真實寫照。
一邊是生態緊張,一邊是旺盛市場需求,野生冬蟲夏草的獲取,正變得不可持續,甚至不可控。
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態繁育”?
生態繁育并不是合成,也不是菌絲替代。它指的是在非原產區高度模擬冬蟲夏草原生環境(如溫度、濕度、光照等因素),讓冬蟲夏草菌侵染蝙蝠蛾幼蟲,完成與高原同等的生長全過程。
也就是說,它所產出的,依然是冬蟲夏草這一物種本身,而不是替代物。
以行業先行者東陽光為例,東陽光自2007年起投入冬蟲夏草研究,投入260余人科研團隊與超40億元資金,在湖北宜都建成近40萬平方米的生態繁育基地,成功實現了冬蟲夏草在非高原地區的規模化繁育。
他們采用的是真正的冬蟲夏草菌與蝙蝠蛾幼蟲,通過現代化技術高度還原冬蟲夏草生長環境,實現全年穩定供應的同時,也大幅提升了冬蟲夏草產品的品質穩定性。
可控、可持續,是生態繁育的優勢所在
相較野生冬蟲夏草的“不可控性”,生態繁育冬蟲夏草具備天然的產業優勢:
環境更可控:冬蟲夏草品質更加均一、重金屬含量遠低于標準限度要求
全年可供應:不受高原季節采挖限制,滿足現代消費節奏
全過程標準化:涵蓋清洗、檢測、包裝等多道標準工序,10+項質檢,確保可追溯
這也意味著,生態繁育冬蟲夏草正在成為大健康領域中少有的、既能守住傳統價值、又能面向未來需求的品類。
市場已經給出回答:不是“野生”,也能是“好蟲草”
東陽光鮮蟲草目前已在全國150多個城市落地門店,累計布局超過350家線下門店,獲得包括京東健康冬蟲夏草品質領軍獎、有機產品認證、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等多重榮譽與認證。
其產品結構從鮮蟲草、凍干鮮蟲草到深加工產品不斷拓展,不僅滿足了傳統滋補場景,也為年輕消費者提供了更多“輕養生”的入口。
行業趨勢也正在表明:標準化、可持續、信任感強的滋補品,才更有機會穿越周期,成為真正能走進日常的養生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