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信號可能是腎臟在“報警”
一、尿液中的警示
尿液是反映腎臟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慢性腎病的最早期表現通常隱藏在尿液中。尿檢化驗單上的尿蛋白“+”號是最直觀的警示信號。如果在多次檢查中,尿蛋白持續出現多個“+”,應引起高度重視。
此外,還有一些容易被忽視的癥狀,例如:尿泡增多且泡沫持久不散、尿液顏色異常等。
這些異常多由腎小球濾過屏障的破壞引起,是腎病早期最敏感的提示之一。對于糖尿病、高血壓等高危人群,即使eGFR(估算腎小球濾過率)仍在正常范圍內,只要出現持續性蛋白尿,就應高度警惕腎臟的“隱形損傷”。
二、持續的水腫
除了尿液異常,輕微但持續的水腫也值得關注。例如,早上醒來時眼皮水腫,或傍晚腳踝發脹,但在白天自行緩解。
此外,一些人可能會感到:持續的疲勞和注意力難以集中,即使睡眠充足,也感到疲憊不堪。
這些看似“亞健康”的狀態,可能反映了體內代謝廢物開始積聚,而腎臟的清除能力正在下降。
三、明顯的身體不適
進入慢性腎病的中期,癥狀會逐漸明顯,尤其是當尿毒素在血液中持續積聚時。患者可能會出現:
惡心、嘔吐、口腔異味:甚至是“氨味口氣”。
全身性水腫:不再僅限于清晨,而是全天持續。
食欲明顯減退,體重逐漸下降。
一些人還會因為腎臟合成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的能力下降,出現貧血、頭暈、心悸等癥狀。這體現了腎病與心血管系統的密切關聯。在此階段,eGFR往往已經降到60ml/min/1.73㎡以下,進入CKD第3期或更晚階段,疾病負擔顯著增加。
四、血壓的波動
血壓是另一個常被忽視的重要指標。長期血壓控制不良,不僅是腎病的“元兇”之一,也往往是腎功能惡化的“放大器”。研究表明,血壓若長期高于130/80mmHg,將顯著加速腎小球硬化,降低GFR水平。
此外,BUN(尿素氮)、血鉀等指標也可作為腎功能受損的附加線索。當這些指標異常升高時,常意味著體內正在發生代謝廢物堆積或電解質紊亂。
慢性腎病從早期到進展期,并非“毫無征兆”。只是這些信號太輕微、太常見,以至于容易與普通疲勞、年齡變化混為一談。
然而,如果我們能夠掌握腎臟的“語言”——通過定期體檢的數據來監測健康狀況,而不是僅憑“感覺”判斷,我們就有機會在腎功能大幅下滑之前拉響警報,及時采取干預措施,保護我們的腎臟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