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盛夏時節、瓜果飄香。蒲城縣黨睦鎮是西瓜主產區,目前正值西瓜銷售時節,這個旺季農戶的腰包鼓起了,但背后也會有“甜蜜煩惱”。田間法庭如何護航“甜蜜產業”?守護老百姓的“果籃子”“錢袋子”?7月9日上午10點,《環境熱線》走進蒲城縣人民法院黨睦人民法庭,和聽眾網友深入田間地頭,了解基層法庭解“法結”,更解“心結”的創新解紛措施。
黨睦鎮農產品集中銷售旺季和銷售特點
黨睦鎮西甜瓜的大量上市一般在當年的五、六月份,辣椒等蔬菜是在九、十月份。另外,黨睦法庭轄區內也大量種植酥梨、葡萄,基本上也是在秋季就大量上市了。每到當地果蔬成熟季,都會有大批外地客商前來采購,因此在當地也就產生了許多熟悉當地的種植情況、行業規則的果蔬代辦。
果蔬主要的銷售模式是外地的客商先找到當地的果蔬代辦,并告知自己需要采購的果蔬品種、數量、規格、價格等,代辦再根據客商要求去組織貨源,幫助客商與農戶訂立購銷合同,并從中掙取一定的代辦費。
在銷售農產品時,群眾的主要矛盾糾紛起因是什么?
轄區群眾存在的比較突出的矛盾,主要是農產品的質量和訂立合同時的定金問題。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交易的區域延伸和電商平臺的發展,很多外地客商會選擇在各電商平臺上尋找貨源,當地的代辦也會在平臺上尋找客商進行合作,所以很多外地客商現在不會親自到現場進行采購,而是通過平臺聯系好當地代辦,委托他們在當地尋找符合要求的貨源,支付一部分定金,并隨后在電商平臺上聯系好運輸車輛,等待收貨即可。這種交易方式大大降低了采購成本,縮短了采購時間,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各方對貨物質量的認識和標準不一,以及協商過程的簡略,容易產生糾紛;而且通常此類糾紛會涉及到客商、代辦、農戶三方利益。
幫助群眾化解糾紛、順利銷售的創新工作方法
黨睦人民法庭負責審理龍陽鎮、龍池鎮、黨睦鎮和陳莊鎮的民商事案件,化解矛盾糾紛,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等。其中龍陽、龍池兩個鎮是瓜果蔬菜較為集中的種植區域,黨睦鎮和陳莊鎮集中種植酥梨和葡萄。這些產品都屬于生鮮水果,不易保存,這就使得糾紛發生后由于保存證據的難度較大,需要法庭要及時處理糾紛。因此在2021年的時候,在龍陽鎮設立了一個“巡回審判點”,集中處理涉瓜果種植、倉儲、物流、銷售、農資產品交易等相關矛盾糾紛,為此類案件開設“綠色通道”,快立快審,調判結合。黨睦法庭充分發揮龍陽鎮“巡回審判點”一線審判調解陣地作用,著力解決當地群眾多發性問題。
法治宣傳的方式和成效
黨睦人民法庭為龍池鎮人民政府舉辦的法律知識培訓班學員授課,學員包括龍池鎮各村經紀人、人民調解員、瓜果代辦等70余人,實現了黨睦法庭“以點帶面”的基層輻射治理效能;開著普法解紛直通車直接到大棚農戶身邊,帶卷下鄉、以案釋法,與群眾相談身邊的法治故事、交流各自領域的經驗所得;應邀參加陳莊鎮政府舉辦的人大代表進校園、心系教育護平安暨平安校園創建活動,與各年級學生面對面交流。
以案釋法強調如何在校園生活中做好自我保護、何種情況下需要尋求學校保護,以及家庭保護在個人成長中的重要性等內容;黨睦人民法庭還強化與村支兩委的協調配合,積極組織村級基層干部學法、普法;同時走進社區、貼近群眾,在集市上以分發日歷、圍裙等小活動吸引群眾主動走上前來了解法律、認識法院、學習法治。
給群眾的幾點建議
在交易過程中,尤其注意保存證據,能夠通過轉賬方式完成的,盡量避免現金交易,訂立買賣合同時對于貨物的質量、數量、單價等盡量以書面或者文字形式落實好。平時普法宣傳的小冊子多瀏覽多學習,只有知法懂法了,才能更好地用法。
以司法智慧服務鄉村振興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司法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的前沿陣地。黨睦人民法庭作為全省法院優秀人民法庭,通過“法庭+”模式,立足轄區特色農業產業優勢,針對瓜果種植銷售過程中出現的合同糾紛案件,創新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切實維護瓜農果農客商合法權益,守護了瓜果飄香,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精準到位的司法服務。
下一步,蒲城縣人民法院將繼續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秉持司法為民初心,以司法智慧服務鄉村振興,助力優化轄區社會治理,為構建和諧穩定大美蒲城貢獻更多法院力量。(魏曦 樊娟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