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沒想到會發生這種事情,就在7月9日下午,兩名十幾歲少年騎著爆改摩托,因身體撞向水泥墻而去世。
圖片來自于網絡
這讓很多人都十分迷惑,因為無論是從監控畫面,還是現場痕跡來看,他們都沒有減速的樣子,那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這場事故又該由誰來負責呢?
兩人撞墻身亡!
7月9日下午,兩個十幾歲的少年,騎著一輛爆改的摩托,以肉身撞向了冰冷的水泥墻,最終走向了死亡。
圖片來自于網絡
而事故現場最醒目的遺物是那輛“九號”摩托的殘骸,它已經不能算是一輛車,更像一個工業怪胎,一個移動的棺材。
它的限速器被拆了,發動機被爆改,理論時速可以輕松破百,但與之匹配的剎車、輪胎、車架,卻還停留在出廠時“25公里/小時”的安全設定上。
圖片來自于網絡
這就像給一輛老年代步車裝上了跑車的引擎,每一次擰動油門,都是在和死神猜拳,更可怕的是,這口棺材,是少年用自己的壓歲錢,在家長默許下買來的。
事發前一天,他還找家里要錢,為了給他的“愛車”添置新的配件,這背后是一個地下產業鏈,商家們在網上用“解速神器”、“動力提升”等黑話接頭,專做未成年人的生意,甚至打包票“安全可靠”。
圖片來自于網絡
如今發生了這種悲劇,又該讓誰來負責呢?是改裝店老板?還是默許他們改裝的父母,亦或者是危險駕駛的本人?
圖片來自于網絡
在這種事情上,其實早已有過案例,在內蒙古,一位改裝店老板就因為同樣的行為,導致少年飆車身亡,最終以“過失致人死亡罪”,換來了三年鐵窗。
圖片來自于網絡
也就是說,發生這種事情,非法改裝車的老板,或許會負一點責任,網友卻開玩笑的表示,讓家長去起訴那堵墻,稱墻主也要賠償,可實際上,家長就沒有一點責任么?
家長該不該負責?
悲劇之后,同學們的自發悼念,在現場留下了另一件刺眼的遺物:幾瓶啤酒,幾包香煙,這些不屬于他們年齡的東西,無聲地勾勒出一個群體的畫像——他們被稱作“鬼火少年”。
圖片來自于網絡
在這個圈子里,煙、酒、紋身,以及一輛聲浪轟鳴的改裝車,是他們的“社交貨幣”,越是出格,越是危險,就越能換來廉價的崇拜和虛幻的歸屬感。
他們不是不懂危險,而是將危險本身,當作了向同齡人炫耀的資本,這瓶酒,也把聚光燈打向了家庭。
圖片來自于網絡
法律白紙黑字寫著,父母有責任制止孩子吸煙飲酒,這不只是一句說教,而是沉甸甸的法律責任。
長沙法院曾有過一個判例:一位父親,對14歲兒子抽煙、混圈子、夜不歸宿等行為長期縱容,最終孩子酒駕致殘,法院判決,這位父親要為兒子的悲劇,承擔40%的賠償責任。
圖片來自于網絡
除了這些之外,兩個少年在現場遺留的手機,一定也存著不少引以為傲的視頻,每一個記錄他們飆車的視頻,都是走向死亡的加速器!
而這兩個少年的死亡,也讓兩個家庭面臨著一個現實的問題,孩子死了,保險公司會賠償么?
圖片來自于網絡
但是根據規定,對非法改裝車輛發生的一切事故,保險公司都有權拒賠,這意味著,除了喪子之痛,兩個家庭或許還將獨自背負事故帶來的所有經濟后果。
《民法典》說得很清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你可以辯稱自己盡到了教育義務,比如你鎖了車鑰匙,但孩子偷走了,法律或許會酌情減輕你的責任。
圖片來自于網絡
但如果你明知孩子無證,還默許他用壓歲錢買下這輛“移動炸彈”,甚至在他改裝時還提供資金,那么在法律的天平上,你就不再是無辜的受害者,而是悲劇的合謀者。
結語
追根溯源,商家為何能得逞?圈子為何能形成?孩子為何有膽量?答案,或許就藏在父母那個鼓鼓的錢包里。
圖片來自于網絡
那筆用來買車的壓歲錢,那筆用來買配件的零花錢,才是這場悲劇真正的“發動機”,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大了,給錢是愛,滿足物質需求是補償。
他們寧愿花幾千塊給孩子買一輛摩托,也不愿花幾個小時,去看看他手機里都在關注什么,去聊聊他身邊都是些什么朋友。
圖片來自于網絡
有效的管教,從來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切斷不合理的大額金錢來源,是把血淋淋的事故視頻和那份拒賠通知書一起拍在桌上,告訴他代價是什么。
是讓他明白,父母的愛,有底線,更有紅線,當愛變成了無原則的溺愛,油門,其實就已經被焊死了,剩下的,不過是時間問題。
參考信息
抖音@四川手機報·18小時前
#湖南益陽 兩#初中生 #改裝摩托車 超速撞墻死亡#社會百態 #熱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