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援引菲律賓商報消息,日本與菲律賓近期在南海舉行代號“海上合作活動”的聯合演習,雙方還通過《互惠準入協定》為自衛隊赴菲訓練鋪路。這一動作揭開了日本前防衛大臣石破茂近期一系列戰略操作的序幕,其背后既有對地區安全格局的刻意攪動,也暗含對中俄戰略協作的針對性布局。
從南海方向看,日本的軍事介入呈現多維度推進態勢。今年5月生效的《互惠準入協定》讓日本自衛隊獲得在菲律賓境內長期部署的合法性,此次演習中“高波”號驅逐艦與菲方導彈護衛艦的協同訓練,被軍事觀察家視為“準同盟作戰模式的預演”。
菲律賓(資料圖)
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正通過“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支援”(OSA)機制構建海上安全網絡,2025年度80億日元的預算規模較去年激增60%,涵蓋馬來西亞、泰國等8個國家的防衛裝備援助計劃,實質是在南海周邊打造“反潛鏈”和“監視網”。例如向菲律賓提供的管制雷達系統,其探測范圍可覆蓋黃巖島附近海域,而援助越南的ASNARO-2遙感衛星,其X波段雷達具備穿透云雨的全天候偵察能力,這些裝備在和平時期用于航道監控,戰時則可迅速轉化為軍事偵察資源。
日本在南海的動作與臺海方向形成戰略呼應。今年6月,日本“高波”號驅逐艦在英國“斯佩”號巡邏艦穿航臺海后24小時內跟進,這是自去年9月以來日方第四次公開或秘密實施此類行動。更具挑釁意味的是,日本已啟動沖繩與那國島的滯留型避難所建設,這座預計2027年啟用的設施,其設計初衷被解讀為“應對臺海突發狀況時的人員疏散樞紐”。這種將民用設施軍事化的操作,與日本近年來頻繁在西南諸島部署12式反艦導彈、03式中程地空導彈形成體系化威懾,試圖構建對臺海的“包圍網”。
南海(資料圖)
在中俄邊境方向,日本的戰略試探同樣咄咄逼人。今年5月俄羅斯邀請中國參與南千島群島二戰紀念活動后僅48小時,日本海岸警衛隊就在爭議島嶼附近海域實施無預警實彈射擊,53分鐘內發射66發13毫米機槍子彈和兩枚照明彈。這種“以行動對抗外交”的模式,既是對俄方主權主張的直接挑戰,也試圖干擾中俄在遠東地區的能源合作與軍事協作。值得關注的是,日本近期在北海道部署的12式反艦導彈射程已增至900公里,其覆蓋范圍可延伸至俄羅斯薩哈林島和中國東北部分區域,這種“一箭雙雕”的軍事部署,暴露出其試圖在中俄之間制造戰略壓力的意圖。
日本的這些動作背后,既有對美國“印太戰略”的配合,也有自身成為“正常國家”的野心。石破茂所屬的自民黨保守派長期主張修憲,其提出的將自衛隊升格為國防軍、在美設立軍事基地等主張,本質是要突破戰后國際秩序束縛。而當前美國因中東局勢緊張對亞太投入相對減少,日本試圖借機填補“權力真空”,通過強化與菲律賓、越南等國的安全合作,在南海建立以自身為中心的安全架構。這種戰略投機在經濟層面也有體現,日本外務省將OSA預算與企業海外基建項目掛鉤,要求受援國在港口、能源項目招標中給予日企優先權,試圖以“安全援助”換取經濟利益。
南海(資料圖)
面對日本的戰略挑釁,中俄兩國的反制措施清晰而堅定。俄羅斯在南千島群島部署的S-400防空系統和“棱堡”反艦導彈已形成實戰能力,今年3月與中國海軍在日本海舉行的聯合反潛演習,針對性直指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戰術動向。中國則通過常態化南海巡航和與東盟國家的海上聯合演習,強化對區域安全的主導權。更具威懾力的是,中俄近期發布的聯合聲明明確要求日本“同軍國主義徹底切割”,并在聯合國框架內推動對日本歷史問題的重新審視,這種將歷史清算與現實博弈結合的策略,正瓦解日本試圖構建的“價值觀同盟”道德合法性。
值得警惕的是,日本的戰略冒險可能引發地區安全格局的連鎖反應。其在南海的軍事化操作可能刺激菲律賓等國采取更激進的對華政策,而在北方四島的挑釁則可能迫使俄羅斯加大遠東軍事存在。這種“雙線施壓”的策略,本質是將自身綁上大國博弈的戰車,最終不僅無法實現“正常國家”目標,反而會讓東亞陷入新的安全困境。正如俄羅斯專家所言,日本試圖在中俄之間“扎釘子”,最終可能讓自己成為地區戰略棋盤上的“棄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