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環(huán)球網(wǎng)消息,在美國政治舞臺的中心,一場億萬富翁與總統(tǒng)之間的對決正持續(xù)升級。7月6日,特朗普總統(tǒng)在回應埃隆·馬斯克宣布成立新政黨“美國黨”時,直言不諱地稱之為“荒謬”,甚至在社交媒體上暗示馬斯克可能“徹底脫軌”。這一罕見直白的指責,像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了華盛頓政壇的巨大漣漪。
這場戲劇化沖突的核心,是7月4日剛剛生效的“大而美”法案。該法案不僅廢除了多項環(huán)保條款,更關鍵的是——它取消了購買電動汽車的聯(lián)邦稅收抵免。對特斯拉CEO馬斯克而言,這無異于對其核心產業(yè)的正面打擊。他憤怒地宣稱該法案“極其瘋狂且具破壞性”,甚至威脅讓支持法案的國會議員“在黨內初選中落選”。
馬斯克(資料圖)
就在法案生效次日——7月5日,馬斯克做出了驚人的政治回應:在社交媒體平臺X上,他高調宣布成立“美國黨”。他豪言該黨將代表“80%的美國中間選民”,目標直指2026年的國會中期選舉,誓言打破美國兩黨輪流執(zhí)政的“政治牢籠”。馬斯克引用古希臘底比斯名將伊巴密濃達在公元前371年7月6日留克特拉戰(zhàn)役中以少勝多的典故,暗示將以“集中優(yōu)勢力量”的策略挑戰(zhàn)兩黨政治機器,其時機選擇與歷史事件的驚人巧合耐人尋味。
65.4% 的網(wǎng)絡支持率成為馬斯克行動的重要依據(jù)。就在“獨立日”當天,他發(fā)起網(wǎng)絡民調,詢問是否應建立新政黨“把美國民眾從兩黨體制中解放出來”。短短24小時內,124.9萬網(wǎng)民參與投票,支持比例超過反對者近一倍(65.4%對34.6%)。馬斯克自信宣稱:“2:1的比例表明你們想要一個新政黨——你們也會得到它?!边@一基于社交媒體的民意背書,為其挑戰(zhàn)傳統(tǒng)建制提供了看似堅實的民意基礎。
馬斯克(資料圖)
然而特朗普的反擊同樣犀利。他翻出舊賬,聲稱馬斯克此前“完全支持”他終止電動車強制令的決定。更披露馬斯克曾試圖安插一位民主黨背景的密友掌管NASA,此舉被特朗普視為“不合適”。他甚至暗示馬斯克的商業(yè)成功依賴政府補貼:“若沒有這些補貼,他很可能要關停企業(yè)回南非老家?!薄哉Z間暗含驅逐出境的威脅。
雖然65.4%的網(wǎng)民投票為新黨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但政治學家們普遍投下冷靜票。喬治敦大學漢斯·諾埃爾教授指出,美國“贏者通吃”的選舉制度天然擠壓第三方的生存空間。杜克大學馬克·麥科克爾教授則預測,“美國黨”候選人更可能扮演“攪局者”角色,在關鍵搖擺州分散選票從而間接左右兩黨勝負天平。
法律層面的挑戰(zhàn)同樣嚴峻。根據(jù)美國選舉法規(guī),一個政黨要獲得正式參選資格,必須經(jīng)歷包括召開代表大會、選舉臨時官員等復雜認證程序。截至7月7日,尚無跡象表明“美國黨”已啟動這些必要步驟。美國政治生態(tài)經(jīng)過上百年精密運轉,早已形成兩黨主導的微妙平衡,任何新力量的介入都需要突破制度性壁壘和選民慣性雙重阻礙。
馬斯克(資料圖)
這場億萬富翁與國家元首的公開對峙,折射出美國政治更深層的撕裂。特朗普的“荒謬”論調與馬斯克的“中間選民代表”宣言,宛如兩種政治邏輯的激烈碰撞。124.9萬網(wǎng)民的參與熱情與專家對第三方政黨前景的冷峻預判形成鮮明反差。當“大而美”法案的余波持續(xù)擴散,馬斯克試圖以“美國黨”重塑政治版圖的豪賭,究竟是打破兩極化僵局的曙光,還是又一場注定消散的政治煙火?答案將在未來兩年激烈的選戰(zhàn)中逐漸揭曉。
這場政商頂層的沖突已超越了個人恩怨,成為觀察美國政治生態(tài)演變的獨特窗口——無論結局如何,它都預示著美國內部矛盾正醞釀著更深遠的變革風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