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曹宇悅 張瀚允)“前幾天,一位68歲的患者因為持續兩個月的吞咽困難來我院就醫。他本以為是自然衰老導致的肌肉退化,但經過消化道內鏡檢查,被確診為食管癌晚期,現在正在接受第一個周期的化療聯合免疫治療。”7月10日,北京老年醫院腫瘤中心、腫瘤放療科主任張建春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吞咽困難在老年人群中屬于常見癥狀,但食管癌引起的吞咽困難與自然衰老引起的老年性吞咽障礙在具體表現上存在差異,建議老年人和家屬注意識別。
7月10日,北京老年醫院腫瘤中心、腫瘤放療科主任張建春在為患者聽診。受訪者供圖
張建春介紹,食管癌引起的吞咽困難具有特征性表現,癥狀呈進行性加重,初期吞咽饅頭、雞蛋等固體食物時會有哽咽感,需要用水沖服,隨著病情的加重,后期吞咽半流質食物甚至喝水時都會感到難以下咽。自然衰老或腦梗引起的吞咽困難則與食管癌引起的吞咽困難癥狀相反,主要表現為飲水時容易嗆咳,而固體食物相對容易吞咽。
“約90%的早期食管癌患者可以治愈,甚至不需要開刀手術,通過微創手術就能治療,但如果像這位老人一樣等到癌癥晚期時才來就醫,那么5年生存率只有20%左右,因此早識別、早就醫非常關鍵。”張建春表示,除了典型的進行性吞咽困難,食管癌患者還可能出現胸骨后悶脹、咽喉異物感、聲音嘶啞等癥狀。如果以上癥狀在一周內反復出現,特別是吃固體食物時需要用水沖服的情況,建議及時就醫檢查。
哪些人群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張建春介紹,有胃癌、食管癌家族史的人群,長期食用含腌制、熏制等含亞硝胺的食物、缺乏微量元素硒、有吸煙酗酒習慣的人群患食管癌的風險較高;此外,生活在食管癌高發地區,如太行山東麓地區的居民也應多加注意,建議50歲以上的人群定期就醫進行檢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