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張國榮,已經離開我們22年了。
這22年里,有懷念,有眼淚,有傳說,但唯獨,不該有,消費。
可我萬萬沒想到。
22年后,那個以拍商業片聞名、在名利場里打滾了一輩子的“鬼才”導演王晶,竟然也搖身一變,開起了所謂的“晶哥大講堂”,要來給我們,獨家揭秘哥哥死亡的,“真正原因”。
我看完那段視頻,沒感到任何“恍然大悟”。
我只感到了,一陣生理性的,惡心。
王晶的“三宗罪”:這是揭秘,還是構陷?
在王晶的“大講堂”里,他繪聲繪色地,給我們講述了一個,他眼中的“張國榮之死”。
他的第一宗罪,是指哥哥“沒實力”,是TVB“硬捧”出來的。
他拿出《英雄本色》舉例,說當時周潤發一出場,掌聲雷動;而張國榮一出場,卻滿是噓聲。
王晶,你是不是忘了?
你是不是忘了,哥哥是香港第一個,在紅館連開數十場演唱會的歌手?
你是不是忘了,《霸王別姬》里那個不瘋魔不成活的程蝶衣,至今,仍是華語影史上,一座無人可以超越的豐碑?
用一時的觀眾反應,去定義一個巨星的實力。這,不叫揭秘,這叫偏見。
他的第二宗罪,是暗示哥哥“不肯吃藥”,主觀上“不想康復”。
他說,當時哥哥的醫生,沒有采取強硬措施,而哥哥自己,也“好像”沒有按時吃藥。
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真的想罵人。
抑郁癥,是一種復雜的、生理性的疾病,不是簡單的“不開心”。
把不遵醫囑、不想康-復的帽子,輕飄飄地,扣在一個已經被抑郁癥折磨到,選擇結束生命的病人頭上。
王晶,你,真的有心嗎?
他的第三宗罪,也是他口中,壓垮哥哥的“最后一根稻草”——一部沒拍成的電影。
他說,當時有內地富商,承諾投資,讓哥哥圓自己的導演夢。哥哥欣喜若狂,把圈內好友都請好了,結果,投資人臨時“反悔”了。
他說,哥哥是個極度要面子的人,無法面對這個“爛攤子”,無法向朋友們交代,所以,才最終,走上了絕路。
這個故事,聽起來,似乎,是所有理由里,最“合理”、最“有戲劇性”的一個。
一個重情重義、追求完美的藝術家,因為被資本背叛,因為無法兌現對朋友的承諾,最終,選擇用死亡,來逃避這份“不體面”。
這,很“張國榮”。
但這,就能成為,他死亡的,唯一真相嗎?
真正的故事,是愛與勇氣
在王晶那充滿著功利主義色彩的“大講堂”里。
他絕口不提的,是哥哥和唐鶴德先生,那段,跨越了性別與世俗的,驚世愛情。
他絕口不提的,是哥哥在事業最頂峰的演唱會上,用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向全世界,勇敢出柜的,那份絕代的風華與勇氣。
他更絕口不提的,是哥哥在面對全世界的惡意和揣測時,那雙,永遠清澈、永遠憂郁、也永遠真誠的,眼睛。
在王晶的世界里,一個人的死,一定是有“原因”的,是可以被“解釋”的,是可以被當成一個“故事”,來講給別人聽,來換取流量的。
可哥哥的死,不是一個故事。
那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是抑郁癥的痛苦,是媒體的瘋狂圍堵,是身為一個“先鋒”,不被時代所理解的孤獨,是追求極致完美的疲憊……
這一切,都太復雜了。
復雜到,不該被王晶,用這么一個輕飄飄的、看似“有理有據”的“爆料”,來簡單地,粗暴地,下定義。
哥哥,已經成了我們心中,一個溫柔的、一碰就痛的,符號。
我們可以懷念他,可以重溫他的電影,可以單曲循環他的歌。
但,請不要,再消費他的死亡了。
讓他,安安靜-靜地,留在我們所有愛他的人的心里,好嗎?
家人們,對于王晶這次的“爆料”,你怎么看?
你覺得,我們應該去探尋一個所謂的“真相”,還是,選擇讓逝者安息?
評論區開麥,聊聊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