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李其峰
“你們誰會急救!快救救這個孩子!”7月5日7時,在臨沂市沂水縣“小桂林”河段,從青島來臨沂旅游的楊林橙抱著他剛從河水里救出的幼童向岸邊人群喊道。
青島一行游客在岸邊對幼童進行搶救
一時間,多位從青島自駕前來的游客趕來,通過心肺復蘇、人工呼吸等方式接力施救,經過眾人努力,嘴唇發紫、停止呼吸的孩子終于恢復了生命體征,順利送醫。
視頻在網絡發布后,網友們紛紛點贊。楊林橙豪爽地說:“這事擱我們山東,人人都會沖上去,要不還算爺們嘛!”
幼童意外溺水
青島大哥緊急下水救援
7月4日,零跑青島青零會車友俱樂部一行來到了臨沂市沂水縣“小桂林”河段露營游玩。次日7時,車友會成員楊林橙走出帳篷,來到河邊散步。
“當時我隱約看到水面上有一只拖鞋,起初以為是誰的鞋子被水沖走了。”楊林橙說,當他進一步往前觀察時,發現拖鞋一會浮在水面上,一會沉進水里,再往水下一看,發現一名幼童已頭朝下沉進了水底。河水只有半米深,但對于兩三歲的孩子來說已足夠危險。
楊林橙大感不妙,一邊大喊詢問是誰家孩子溺水了,一邊跳進河里往水中央趕。將孩子撈起后,他發現孩子面色蒼白,嘴唇發紫,已經沒有呼吸了。“你們誰會急救!快救救這個孩子!”楊林橙抱著孩子從水里走出,朝著岸邊趕來的車友們大聲呼救。
眾人接力救援
青島游客在他鄉救回小生命
在岸上等待楊林橙的車友會成員趙希祥迅速接過懷里的孩子。他將露營用的餐桌清空,把孩子放在桌面上擺正。
眾人對幼童采取心肺復蘇、人工呼吸等搶救方式
此時落水孩子嘴角已經流出白沫,趙希祥雖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急救培訓,但喜歡露營的他經常在網上自學急救常識與救援知識,憑借自學的知識他開始嘗試給孩子作心肺復蘇:按壓、通氣,每個環節都小心翼翼。孩子也開始吐水,身體有了些反應。
此時車友會成員周潤群趕來,她接受過紅十字會的急救培訓,開始對幼童進行第二輪急救。按壓心肺,人工呼吸,周潤群按照培訓學習的方法逐步進行,一旁的游客也撥打急救電話,隨時做好支援準備。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約十分鐘后,隨著孩子的一聲啼哭,狠狠地吐了幾口河水,他的意識漸漸恢復。醫護人員趕到后,小男孩在家人的陪伴下順利送醫就診,眾人懸著的心也終于放下。
大哥豪爽發言
“在山東人人都會這樣做”
近日,有游客將當時的救援視頻發布至網絡,引來眾多網友熱議。大家對車隊成員們的勇敢、專業、善良紛紛點贊,不少臨沂網友更是隔空喊話:邀請這些青島車友們來家中做客暢玩臨沂。
對于幾日前的救援經歷,楊林橙說從孩子哭出聲一刻到現在,他的心情都非常痛快。因為不經意多看一眼,成功救回小家伙的一條命,為此他高興了好幾天。對于網友們的熱情,他豪爽地說道:“這事在我們山東,人人都會這么做,遇到事還不沖上去,那還算爺們嘛!”
靠著救援知識讓孩子成功蘇醒的周潤群事后想起也很激動。“多年前的一個冬天,我的姥爺在室外摔倒,兩位素不相識的年輕人出手相救,隨后又默默離開。”周潤群說,正是因為此事,她才有了報名學習急救知識的想法,當她的家人遇到困難時,總有陌生人替她“撐傘”,如今她也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給其他人帶去希望。
這段跨越城市的暖心救援,展現了山東人骨子里的古道熱腸。事后,參與救援的青島車友們婉拒了家屬的酬謝,只留下一句“孩子平安就好”便繼續踏上歸程。正如楊林橙所說,這種見義勇為的精神早已融入齊魯兒女的血脈,成為這片土地最樸實的底色。
“野景區”水不深卻屢發溺水,該怎樣杜絕?
隨著暑期到來,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利用假期帶孩子外出享受自然之美。與往年相比,一些游客不再滿足于游覽傳統的景區,逐漸熱衷于探索游玩一些未開發、人煙稀少的“野景點”。
而從近期全國多起“野景區”溺水事件報道來看,其中有不少“野景區”的水域并非想象的深水區,相反有些水域僅有半米至一米深,水不深,為何還會頻發溺水事件?
臨沂市紅十字藍天救援隊隊長?苗海青介紹,不少“野景區”的水域是斷崖式結構,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但是水底下縱橫交錯。“有些水域在岸邊看起來只有半米深,往水里走沒幾步就會驟然變成四五米深,并且水下的石頭、水草和枯樹枝盤結,非專業人士無法應對這些場景。”如何防范此類水域的溺水隱患??苗海青坦言,除隨行攜帶應急救援裝備外,最好的辦法就是避開陌生水域,遠離危險水域。
對于游客自發組織前往“野景區”游玩,山東三禾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心愿表示,同行的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的監護人需要有風險預判和責任承擔意識。“若游客擅自進入禁止區域或忽視‘野景區’的警示標識引發事故,需自行承擔主要責任;若活動有組織者且存在營利行為,組織者需對參與者安全負責。非營利性組織在合理范圍內同樣承擔責任,例如徒步活動中的領隊若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可能擔責。”
“野景區”安全沒保障,為何還會有游客前赴后繼趕去觀光?臨沂大學教授、學者朱建成認為,近年來,游客對旅游資源的需求呈現多樣化、個性化趨勢,再加上社交媒體的興起,游客容易被網絡信息所吸引,去探尋小眾獨特的“野景點”。治理“野景點”亂象,需要多部門、多地方、多層面、多渠道、多平臺共同發力,攜手共治。
“相關文旅部門需進一步加強對游客的宣傳和教育,有關責任部門也需建立明確的責任分工和聯動治理機制。”朱建成認為,除了“堵”,也要“疏”。比如,開發替代路線,探索推出合規的替代性觀景路線或產品,分散人流;條件許可成熟的情況下,將“野景點”的“安全區域”進行系統規劃、科學打造,回應游客需求。“而一些正規景區更要自我檢視,只有不斷推出真正適應游客需求的新產品、新線路、新服務。才會讓游客自愿放棄去‘野景區’的探險步伐。”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