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拍個什么樣的菜品視頻,讓一間小店能夠收到45萬天價罰單?
一碗“蛤蟆湯”罰款45萬?
今年3月,臨沂市蘭山區一飯店老板張女士稱接到蘭山區市監局工作人員的電話,說她發布的菜品視頻涉嫌為違法廣告,讓她配合調查,并開出45萬的罰款。
張女士在臨沂市蘭山區經營一家名為欽知坊的老菜館,飯店的面積不大,加上包房也只有幾張餐桌,做個小本生意養家糊口而已。
今年2月左右,她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了一段自己隨手拍攝的菜品視頻。
3月22日,就接到市監局工作人員的電話,稱她發布的那段菜品視頻涉嫌為違法廣告。
“我的飯店一年也賺不了多少錢,就因為我在短視頻平臺上發了一個介紹菜品的視頻,就要罰我45萬元,這樣的處罰是不是太兒戲了?”
據悉,這段視頻里面有一道菜名為“蛤蟆湯”,有人因這段視頻舉報她的飯店非法售賣野生動物。
處罰書不正式交到手里,而是讓居委會從門縫塞進去,法律程序形同兒戲。
《告知書》上寫明,飯店涉嫌發布法律禁止行為的廣告,且當事人拒絕配合調查,可以依法重罰,所以擬對飯店罰款45萬元。
當時她在幾十公里外的娘家,就在電話里表示會在一周內去接受調查,沒有不配合,并且第一時間就刪除了那段視頻。
張女士想不通自己的視頻到底哪里犯法了。
隨手拍的視頻并不是廣告,整個視頻中并沒有聲音,沒有標注菜價,也沒有購買鏈接,有手寫的“蛤蟆湯”字樣,還有多種昆蟲食材,以及餐館的門口,甚至都沒拍到門頭。
而且不管是自己店里還是視頻里的食材都是市場上公開購買的,根本沒有野生動物。
說她食用了國家禁止食用的"中華蟾蜍"(蛤蟆),但是那是牛蛙,要真用了保護動物,也該按《野生動物保護法》罰,而不是《廣告法》。
“有時我去別的飯店吃飯,也拍一下,經常出去學習菜品啥的,也隨手拍一下,發一下,關鍵是一沒掛鏈接,又沒掛小黃車,沒有從中受益”。
后來,張女士多次進行申辯無果,市監局既不撤銷《行政處罰告知書》,也不做出最終處罰決定無奈,她只得提起訴訟。
普通老百姓的維權真的太難了。
當事人再發聲,疑似與親戚家拆遷有關
7月11日,張女士再發聲,認為自己遭遇“天價罰單”跟在店里做幫工的親戚家拆遷有關。
她說親戚家那一帶需要拆遷,可是親戚因為賠償款談不攏,一直不同意拆遷。
這名親戚平時在張女士飯店打工,拆遷辦和市監局來店里幾次,10多個人3輛車。
“恐嚇我讓我勸親戚簽字,說親戚同意拆遷就撤銷這個罰單”。
“他們還到我女兒的學校去了解我女兒的信息,給我嚇壞了。”
被對方整天吊著,張女士被搞得心里惶惶不安,店都開不下去了。
臨沂文旅一年又白干了!剛請了刀郎火了一把,市監局一盆水潑滅了。
官方通報
對此,7月11日晚上,蘭山區通報說:當地市監局已經在5月12號就決定不再做出行政處罰,且已經告知當事人了。
這個通報說法和張女士說的不一致,如果早就取消處罰,張女士也不必找媒體求助了。
其實當地“蛤蟆湯”本就是特色菜,牛蛙養殖都產業化了,“蛤蟆”在方言里常指牛蛙,非扯成“中華蟾蜍”純屬找茬。
法治的真諦是讓老百姓活得踏實,而不是提心吊膽怕“拍錯視頻傾家蕩產”。
臨沂這出鬧劇,該給所有執法者敲響警鐘:權力不是鐵錘,別把民生當釘子亂砸。
信息來源:紅星新聞、潮新聞等官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