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五十年代,他從北京到了天津,跟著馬三立等老一輩藝人搭檔磨練功夫,從茶館說書一路做到劇場演出。后來即便年紀漸長,他依然活躍在各種舞臺上。那種不緊不慢的說話節(jié)奏、沙啞卻有力的嗓音,以及時不時冒出來的“蔫哏”段子,總能讓觀眾笑得前仰后合。
有人說,他紅得晚。的確,到了2000年以后,觀眾才在熒幕上看到他與兒子楊議搭檔登臺,一本正經(jīng)地表演《肉爛在鍋里》這樣貼近生活的相聲。也有人說,他演電視劇比說相聲還火。十多年間,他在《楊光的快樂生活》里演“楊豐年”,像極了身邊那些絮叨、又舍不得說狠話的老父親,讓無數(shù)家庭看出了熟悉感。
楊少華的離世,合上的不止是一本人生的書卷,更是一卷特定的生活圖景:那里,時間允許笑聲慢慢暈開,舞臺懂得尊重觀眾的呼吸,幽默扎根于厚實的土壤而非流量的浮塵。這卷圖景的退場,是快時代里又一種慢的消逝,一種需要靜心才能品咂的滋味,成了絕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