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滑行時,我關掉了手機。屏幕暗下去的瞬間,像關掉了一個喧囂的世界——那些不斷彈出的工作提示、家庭群里的瑣碎叮囑、銀行發來的還款提醒,突然被隔絕在萬米高空之外。指尖還殘留著關機鍵的微涼,心里卻浮起一陣久違的松弛。原來,對我這樣常年被日程追趕的人來說,幾分鐘的“與世隔絕”,已是奢侈的福氣。
右手邊鄰座的美國朋友王麗小姐姐,目光如炬休閑輕松的望向窗外風景,鄰座的嫂子一邊準備打盤腳一邊用手指著手機說:“海師有沒有下一個無憂行,如果沒有下飛機后我幫您下一個,等退休后,太想每年都陪著方先生去世界各地休假兩個月,看荷葉從卷到舒,看月亮從缺到圓。”嫂子的先生方總是貴州著名企業家,也是我三十年的致友,我望著她眼角的余光里盛著的笑意,看著鄰座的嫂子正借著晨光雙腳盤起了跏跌坐望向窗外以做好了準備放松心境進入禪定靜修。突然懂了——得閑這件事,從來不是簡單的“沒事做”,而是有勇氣放下手里的韁繩。
要放下的東西太多了。是案頭堆成山的文件,是會議室里懸而未決的方案;是孩子的生活費學費單,是房貸的還款短信;是員工期待的眼神,是銀行卡里數字的漲跌。這些東西像一根根線,纏在每個人的手腕上,我們總說“等忙完這陣就閑了”,卻不知“這陣”之后還有“下陣”,線越纏越緊,直到忘了手原本可以自在舒展。
我經常與朋友們聊天說:“得閑是福,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福氣。”從前總覺得是老生常談,如今坐在這架穿梭云層的飛機上,才咂摸出滋味。那些退休后在公園打太極的老人,不是天生就懂得悠閑,是他們用半生的奔波,換來了放下韁繩的底氣;那些能在午后泡一壺茶看落葉的人,不是逃避責任,是他們參透了“弦太緊會斷”的道理。經濟基礎是閑的底氣,而放下的勇氣,是閑的鑰匙。
窗外的云絮慢悠悠地飄,像被風牽著的棉絮。11:55分飛機飛過珠穆朗瑪峰邊側峰頂時,我想起《大學》里的話:“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止”字多妙啊,不是停滯,是懂得在奔忙中踩一腳剎車,讓心有個落腳的地方。這些年,我總在各省奔波,看山是路途中的背景,看水是服務區的點綴,連看花也想著“這花適合給客戶當伴手禮”,活得像個被設定好程序的機器。直到此刻,手機關機,前路懸空,心突然“定”了下來——原來云就是云,不必追問它要飄向哪里;天就是天,不必計算它何時會下雨。
這種“定”,讓萬物露出了本來的模樣。就像水清了,月亮才能照進來;心空了,本真才能顯出來。靜下來才發現,我們常常把“心房”塞得太滿,裝著別人的期待,裝著未竟的目標,裝著莫名的焦慮,卻獨獨忘了給“自己”留個位置。得閑的意義,或許就是騰空一點地方,讓心能喘口氣,能看清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
飛機開始下降時,我沒有立刻開機。看著加徳滿都下方漸漸清晰的城市輪廓,突然生出一種篤定。得閑不是逃避,不是放棄,是給心充電的過程——就像手機需要關機重啟,人心也需要在片刻的寧靜里,找回最初的頻率。那些該扛的責任還在,該做的事也等著,但此刻我知道,不必讓它們填滿每一秒鐘。留一點閑,給晨光,給晚風,給一朵花的綻放,給一陣雨的落下,給那個被忽略太久的自己。
重新打開手機,消息提示音接連響起,但我沒有急著回復。指尖劃過屏幕,心里卻比來時更平靜。原來得閑的福氣,不在時長,在心境——哪怕只有飛機上的幾分鐘,只要能讓心定下來,安下來,便已是給生活最好的留白。 畢竟,心若能在奔忙中偷得片刻的閑,便是人間至福
海平 寫于成都飛往加德滿都的飛機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