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隨著高考成績的曝光,大山姑娘吳錦秀在2025年高考中考出了671分的好成績,但當鏡頭對準她,想要記錄下這位"寒門貴女"的喜悅時,她卻在低頭為病重的父親分揀藥物。
而更讓人意外的是,面對紛至沓來的捐款和資助,這個失去母親、與患病父親相依為命的女孩,卻微笑著說了一句“我自己來”.....
深山中的艱難童年
前有廣西扁擔女孩,火爆全網,不驕不躁的性格讓無數網友為之動容,后有湖南大山女孩的拒絕資助讓人破防。
根據資料顯示,吳錦秀的家在湖南婁底漣源市湄江鎮深坑村,說是村,其實就是大山深處的一個小地方。
從小山窩里望出去,這里外面的世界仿佛就隔著千山萬水,里面有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機會走出去看看。
說實話,這個地方確實是挺窮的,家家戶戶過日子都是緊巴巴的,吳錦秀家的情況更是雪上加霜。
六歲那年吳錦秀的媽媽出門后再也沒回來,就這樣人間蒸發了,小小年紀的她,一下子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依靠之一。
家里頓時少了一個勞動力,還多了一堆說不清道不明的傷痛,更要命的是,吳錦秀的爸爸身體也不好,患有尿毒癥,需要定期透析治療。
簡單說就是腎臟功能衰竭的一種表現,需要靠機器幫忙過濾血液里的毒素,這種病不光治不好,還貴得要死。
一次次的透析治療像無底洞一樣吞噬著這個本就貧寒的家庭,爸爸身子骨不好,干不了重活,可為了養活這個家,還得咬牙硬撐著去種田、打零工。
這么一想,吳錦秀的生活起點比大多數人要艱難太多了,尤其是上學對城里孩子來說可能就是走幾步路的事,對吳錦秀來說卻是一場日復一日的“長征”。
每天凌晨四點,當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時,她已經起床準備翻山越嶺去上學了,不管天氣多糟,她從來沒耽誤過一天學。
家里窮,書本和文具這些東西對她來說都金貴得很,有時候買不起新書,她就找同學借著看,或者把舊書翻來覆去地看,恨不能把紙都磨穿了。
晚上就著煤油燈那點昏黃的光,一直學到半夜,這樣的生活,別說是現在的孩子,就算是我們這些成年人,想想都覺得吃不消。
考上縣里的高中后,她獨自在縣城求學,把節省發揮到了極致,每一分錢都要掰成兩半花,晚上就在宿舍的床上看書,寒暑假回家還搶著下田干活,照料病重的父親。
高一的時候,吳錦秀的爸爸病情加重,醫生明確表示他已經喪失勞動能力了,爸爸只能回到湖南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還一直叮囑吳錦秀不要擔心家里,好好讀書。
說實話換我是她爸爸,我也會這么想,對寒門家庭來說,讀書或許不是唯一的出路,但絕對是最靠譜的那條路。
也正因為這些,吳錦秀有一股子不服輸的勁頭,讓她在學習上一直名列前茅。像個上緊發條的陀螺,不停地轉,硬是把厚厚的書本啃了一遍又一遍。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5年高考放榜,吳錦秀考出了671分的高分,這在湖南56萬考生中都算是頂尖的成績了。
據了解,吳錦秀被浙江大學人工智能系錄取了,她的夢想是研發便宜的人工腎臟,還想投身新能源研發領域。
想想她爸爸的病,就能理解為啥她會有這樣的理想了,真心覺得這種從自身經歷出發的專業選擇和人生規劃,往往能爆發出更強大的動力。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想,終于苦盡甘來了,但故事遠沒這么簡單,真正讓人意外的是,吳錦秀的選擇....
輿論場中的突然走紅
高考放榜那天,可能全國上下多少孩子在家里又蹦又跳慶祝勝利,可吳錦秀卻完全不在這個氛圍里。
當好消息從湖南漣源深坑村傳出時,18歲的她正低著頭給病重的爸爸分揀一周的藥物,村里人的歡呼聲就像跟她沒半毛錢關系似的。
就這么一個普通的山里女孩,一夜之間成了網紅,湖南日報、三湘都市報這些媒體一個接一個來采訪,微博、抖音上“寒門貴女”的話題閱讀量直接破了億。
大家都被她的故事感動得不行,紛紛給她點贊,省教育局長都親自跑到學校給她送錄取通知書,這待遇說出去得多少人羨慕。
電視臺的攝像機對準她時,她倒是挺淡定,看起來跟那些從小就在鏡頭前長大的孩子不太一樣——少了幾分做作,多了幾分真實。
網上的熱度越來越高,好心人也越來越多,有人說要出全額學費,有人說要包她四年生活費,甚至有人提出資助她直到研究生畢業。
這些幫助擱在誰頭上都是雪中送炭,畢竟光是大學四年的學費生活費加起來,沒個二三十萬下不來。
要知道吳錦秀爸爸的病已經讓這個家捉襟見肘了,根本沒有這么錢供她上大學,所以這些資助看起來真的是天降福音。
還有商家看準機會,想請她做代言,開直播帶貨,有網友甚至給她“支招”,完全可以趁著這波流量開個人賬號。
說到底,面對困境時外界伸出援手,本來就是人之常情,社會互助的體現,咱們中國人最講究“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可吳錦秀偏不按常理出牌,當著鏡頭的面,她微笑著直接說出了,那句讓很多人意外的話:“我自己來。”
甚至還稱,請允許我拒絕捐款,并非是拒絕大家的善意,只是我的前路在大家的共同助力下,早已星光熠熠。
吳錦秀的拒絕資助,不是裝清高,而是有她自己的道理,在她看來,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只有靠自己雙手賺來的錢,才是最有底氣的。
這話聽著好像老一輩人的口頭禪,但從一個18歲女孩嘴里說出來,還挺讓人意外的,看得出來,吳錦秀骨子里有種不服輸的倔勁。
雖然這些資助完全可以讓她的大學生活輕松很多,但她似乎更看重的是自己在逆境中奮斗的那種成就感和自我價值。
她的這種想法,背后藏著一種長遠的考量:一時的資助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才是王道。
或許今天接受了捐款,明天熱度過去了,一切又會回到原點,與其這樣,不如從一開始就靠自己。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給人一條魚,不如教人釣魚,吳錦秀選擇的是后者,她寧愿自己學會釣魚的本領,也不要別人隨手扔來的魚。
說到拒絕資助,吳錦秀可不是唯一一個,如同千萬所說的廣西扁擔女孩劉燕,同樣是貧困家庭出身,她寧可在暑假去工地搬磚賺12元一小時的工資,也不愿接受網友的捐款。
兩個姑娘,隔了幾年,做出了驚人相似的選擇,但反觀另一種情況,還有那位288分的女孩就不一樣了。
高考成績一出來就立馬開通了帶貨賬號,直接把自己的“低分”當成了賣點,甚至當成了自己斂財的工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