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區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偉大建黨精神孕育地所在區。在這里,每一棟建筑、每一條街巷都鐫刻著光輝的革命歷史。如今,全區上下正在全力打造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核心示范區。從7月起,我們《1公里行走課堂》第三季:跟著小主持尋訪文化之旅又將如約開啟。
城市是本書,在行走中閱讀。本期就將帶你一起走進位于復興中路512號的老房子,了解一下文化名人劉海粟以及他背后的傳奇故事。
100多年前的上海,正是文人薈萃,明星燦爛。其中匯集文人最多的是黃浦區。從今天開始,就請跟隨我們一起探究黃浦區的文化名人故居,了解上海最具人文氣息的城區。
復興中路512號,劉海粟舊居。住在這附近的還有黃賓虹、傅雷等很多名人,為什么這么多名人都住在這附近?其實很簡單,為了上班方便。這里藏著一個充滿傳奇的故事,關聯著一所傳奇學校。
這所學校就是上海美專,舊址在黃浦區順昌路560號。從1912年建校開始,除了創始人劉海粟以外,從這里還走出了王濟遠、陳之佛、潘天壽、關良、潘玉良、張充仁、傅雷、李可染、吳作人、沙飛、趙無極、程十發、木心等美術文化大師。
攝制于 劉海粟美術館
復興中路512號是劉海粟在上海租住的居所,一共生活了50多年。為什么選擇租住在此?一方面,這附近住了很多同事,便于工作和交流。比如教授國畫的黃賓虹,住在旁邊自忠路420號,比如教授美術史和法語的傅雷住在南昌路136弄39號。另一方面呢,復興中路512號就在復興公園旁邊,便于劉海粟去公園里寫生。
劉海粟經常去復興公園散步,從而產生了特殊的情感。在劉海粟的繪畫作品,有不少就是以復興公園為背景創作的風景畫,喜愛劉海粟作品的同學可以去劉海粟美術館去慢慢品味,可以去找找關于復興公園的場景的畫作。
為什么說劉海粟創立的上海美專是一所傳奇的學校呢?
1912年,辛亥革命剛剛發生不久,百廢待興,產業強國、科技強國、教育強國等各種口號迭起,中國還處于極度積貧積弱的時期,美術似乎和強國關系不大,所以關心的人并不多。劉海粟首創了私立美術高等教育的先河,掀開了中國現代藝術教育史上的第一頁。
攝制于 劉海粟美術館
上海美專的創立,標志著具有現代美術教育理念的新型學校的正式誕生,從而構建了一個確立先進的美術教育體系、培養專門的美術人才、造就未來的美術大師的實驗平臺。也正是由于上海美專首開海派美術教育之先河,隨之各種藝校如雨后春筍般崛起,使當時的上海成為全國美術教育之最。
一個偉大的文明古國,最重要的是文化傳承和不斷創新,文化傳承,首重教育。而教育中,美術教育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中國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中國有禮儀之大,謂之夏,服章之美和禮儀之大,合二為一,才堪稱“華夏”。只重視發展科技,可能會成為一個強國,但如果沒有禮儀和藝術之尊,那一定不能成為一個大國。
所以,在辛亥革命之后,第一個聚集了這么多美術文化大師,首開新式美術教育先河的,就是住在這復興中路512號的劉海粟,從這個角度來說,劉海粟對上海文化歷史的重要,怎么贊譽都不過分。所以,在《1公里行走課堂》的第三季,我們重點介紹曾經居住生活在黃浦區的文化名人,把劉海粟放在第一集。
攝制于 劉海粟美術館
我們接下來介紹的很多曾經生活、學習、工作在黃浦區的文化名人 ,多多少少都和上海美專有著這樣或那樣的關聯,所以,上海美專,一個現在已經極少有人知曉的學校,堪稱傳奇。
劉海粟一直在這個寓所里活到98歲,于1994年8月7日的清晨與世長辭。到復興公園附近探尋黃浦文化歷史的同學,千萬不要忘記來這個文化巨匠曾經的居住地一探究竟。
黃浦區是上海最具文化氣息的區之一,我們從這一期開始,就帶著大家好好來梳理一下,逐一解密認識這些文化大師和他們背后的故事。
記者 / 姜東鋒 伋升彪 (特約)
編輯 / 孫沖
視頻 / 孫高南 于依凡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