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禪 《蒲扇西瓜》
驕陽似火,蟬聲四起,
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每一寸陽光,都是炙熱的。
高溫、潮熱,吃不香、睡不好。
稍微一動,
就是大汗淋漓,仿佛蒸桑拿。
劉凌滄 《桐蔭消夏圖》
但是,
盛夏也有盛夏的的樂趣。
王安石有詩云: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只要以平常心對待,
四時皆有其美。
李小可 《什剎海夏韻圖》
這個時節,
沒有什么比戲水更能消暑了。
水利萬物而不爭,
它在天化為滂沱大雨,澆滅暑熱;
在地化為江河湖海,
以清涼擁你入懷。
齊白石 《貝葉草蟲》
斗蟋蟀,
民間流傳已久的夏日游戲,
盛夏是喜溫農作物
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也是鄉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節,
很多地區的人們茶余飯后
以斗蟋蟀為樂,
在蟲鳴稻香中忘卻煩憂。
陳少梅 《梧蔭消夏圖》
民間還流傳著三伏天
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的習俗,
來應對炎夏的酷熱,
并利用此時旺盛的陽氣來治療冬病。
明 仇英《涼亭消夏圖》
講究“煩夏不如賞夏”的
也大有人在,
水畔涼亭,孟浩然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山澗泉旁,
元代詩人釋英
“六月山深處,輕風冷襲衣”。
清 石濤 《江村消夏圖》
去寺院納涼的也不在少數,
王維、白居易、梅堯臣
都曾誦佛品茶以忘憂解暑,
“非是禪房無熱到,但能心靜即身涼”,
一語道破禪機。
馮超然 《煮茶圖》
相比于古人,
坐在空調間里的我們無疑幸福得多,
但古人“心靜自然涼”的修為
卻是我們難與之媲美的。
周思聰 《消夏圖》
萬事物極必反,
看過了“東邊太陽西邊雨”的奇觀,
聽過了池塘里的蛙聲連成一片,
云一淡一輕,風一清一涼,
不妨靜坐聽雨,臥聞蟬鳴,
心守靜篤,則清涼自生。
不妨順應天時,
擁抱這最后的夏日。
宋 蘇漢臣 《荷塘消夏圖》
佚名 《采蓮消夏圖》
元 倪瓚 《涼亭消夏圖》
明 尤求 《荷亭消夏圖》
明 宋旭《美人消夏圖》
明 文徵明 《納涼圖》
清 石濤 《江村消夏圖》
清 弘仁 《西園坐雨圖》
清 袁江 《驪山避暑圖》
清 王云 《秋亭納涼圖》
清 龔賢 《濃蔭消夏圖》
清 王翚 《桐蔭消夏圖》
清 金廷標《蓮塘納涼圖》
黃賓虹 《黃山盛夏圖》
黃賓虹《夏山欲雨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