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
博物館文化解碼與
公眾審美素養提升培訓班
第二期 招生簡章
—— 浙里觀物 藝博啟蒙 ——
2025.10.18/10.19
2025.11.8/11.9
Museum culture decoding with training cours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ublic aesthetic literacy
01
課程/背景
Course Background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提升博物館公共服務均等化、便捷化、多樣化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踐行"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中"加強文物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戰略要求,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聯合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充分發揮學科交叉優勢與平臺資源整合能力,創新推出面向社會公眾的文化素養提升課程體系。
本課程體系秉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采用"學術引領與實踐育人相結合"的創新培養模式。課程設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深度融合博物館文化闡釋與審美教育兩大核心功能,通過多元化、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實現傳統文化教育與現代人文需求的高效對接。特別注重將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為大眾化教育資源,推動傳統美學的當代詮釋與生活化應用,致力于培養具有文化自覺與審美素養的新時代公民。
作為文化素養提升課程的代表項目,博物館文化審美提升培訓班秉承 " 浙里觀物 、藝博啟蒙 "的教學理念,通過模塊化課程體系設計,匯聚校內外文博領域權威專家,開展系統化、專業化的文博通識教育。培訓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采用課堂教學、實地考察、文物鑒賞等多元教學形式,全面提升學員的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
目前,該課程已成功開展第一期教學,接收來自全國9個?。ㄊ?、區)近40位學員到校學習,教學效果收獲廣泛好評。
02
三維教學模式
Teaching Model
課堂教學
Classroom Teaching
展廳教學
Exhibition Hall Teaching
文物鑒賞
Artifact Appreciation
名師講堂,細品千年文脈
現場精研,深植文博認知
藏家對談,親觸珍品私藏
因為愛好,讓你我相約啟真湖畔
03
課程/亮點
Course Highlights
7大學科門類(必修)
博物館學
藝術史通識
青銅藝術
陶瓷藝術
佛像藝術
書畫藝術
玉器藝術
浙大名師
聯袂授課
3大教學場景
浙江大學教室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展廳
杭州市范圍內博物館
多場景授課
學以致用 高效提升
2門“驚喜課程”
了解文博展廳的從“0-1”
從鑒賞到實踐-與資深藏家面對面
行業專家+鑒藏名家
帶你從理論到實踐
04
課程/計劃
Course Plan
《博物館學基礎理論》
講述博物館從古老雛形到現代多元空間的蛻變歷程,探秘背后的收藏、保護與教育使命,破解展柜玻璃后的文物從"倉庫"到"圣殿"的蛻變史。
《中國藝術史通識框架-遠古到唐朝》
以史前至唐代為時間軸,系統梳理中國藝術史的早期發展與高峰成就。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與玉器、商周青銅禮器,到秦漢畫像石與墓室壁畫,再到魏晉南北朝佛教藝術與隋唐書畫、雕塑的鼎盛,課程聚焦藝術形式、技術工藝與文化內涵的演變。
《中國藝術史通識框架-五代到清朝》
以五代至清代為脈絡,深入解析中國藝術史的轉型與集大成時期。從五代兩宋的山水畫、瓷器與文人藝術,到元代青花瓷與文人畫的新變,再到明清宮廷藝術、民間工藝與書畫流派的多元發展,課程重點探討藝術風格的地域性、階層性與時代性特征。
《博物館藏寶記之青銅藝術》
摩挲商周鼎彝尊爵,解密神秘紋飾、繁復銘文,講述青銅鑄造背后的王朝風云、祭祀大典,從 “問鼎中原” 典故開啟,領略華夏青銅文明巔峰。
《博物館藏寶記之古陶瓷藝術》
從原始彩陶萌芽,穿梭唐宋元明清窯火,品鑒青花、粉彩、斗彩繽紛,揭秘陶與瓷的原料、工藝、外銷傳奇。
《博物館藏寶記之佛造像藝術》
梳理南北朝至宋元佛教造像風格流變,解構犍陀羅、笈多藝術與中國化的融合路徑。通過手勢、衣紋、背光等符號解碼宗教意涵,建立造像美學與歷史語境的關聯認知。
《博物館藏寶記之古代書畫藝術》
立足唐宋至明清名家真跡,剖析筆墨技法、題跋鈐印與裝裱形制的時代特征。通過風格分析、紙張顏料檢測與修復案例,構建書畫鑒定方法論與藝術價值闡釋框架。
《博物館藏寶記之古代玉器文化》
以古代玉器為切入點,從玉文化的角度,利用考古發現的玉器,對中國古代各時期玉器發展的特點進行系統的梳理與講解。
(課程安排以課前通知為準)
05
授課/師資
Teaching Faculty
(擬邀,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陳晶鑫
主講本課程古代玉器文化模塊
北京大學考古學博士,浙江大學博士后,美國羅格斯—新澤西州立大學訪問學者,現任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助理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中國考古學會宗教考古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藝術考古、藝術史、佛教考古等。參與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曾獲國家文物局優秀個人獎,并曾參與多個大型考古報告的編撰工作,在浙江大學開設《中國古代玉器》、《藝術考古》等課程。
賀西林
主講本課程藝術史模塊(一)
國家高層次人才“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988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并留校任教,1995年師從金維諾教授攻讀中國美術史博士研究生,2000年獲得文學博士學位,2015-2016年在哈佛大學藝術史與建筑史系做訪問學者?,F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藝術與考古學院博士生導師。
井中偉
主講本課程青銅藝術模塊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考古學會夏商考古專委會委員、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推薦專家。曾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受聘吉林大學“匡亞明學者”領軍教授。
金曉明
主講本課程古代書畫藝術模塊
浙江大學中國藝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中國古代書畫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藝術理論、藝術史教學和研究,兼及書法創作。承擔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托項目(子項目負責人)、國家藝術基金人才培養項目(負責人)。近二十年來,作為主要成員參加國家重點文化工程“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各斷代集成整理編纂,為《宋畫全集》《元畫全集》和《海外藏中國法書集》副主編。兼任浙江省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毛若寒
主講本課程博物館學模塊
浙江大學“百人計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受聘于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遺產闡釋、博物館策展與傳播、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曾任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學術助理,協助開展面向行業治理與學術建設工作。中國博物館協會陳列藝術專委會委員、博物館學專委會委員兼秘書。
瞿 煉
主講本課程佛像藝術模塊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藝術史博士,前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全球研學顧問,研究方向是建筑史和佛教美術,現任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高級策展人。
周少華
主講本課程古陶瓷藝術模塊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研究員、中國收藏家協會陶瓷收藏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收藏家協會陶瓷鑒定中心副主任。
張 震
主講本課程藝術史模塊(二)
現任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研究館員,博士、碩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邀訪學者,曾在故宮博物院工作15年。研究方向為藝術史,主要從事中國書畫史、書畫鑒藏史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06
招生/計劃
Enrollment plan
招生名額
本期培訓名額為50人
(以繳費時間排序)
招生對象
*文化與博物館愛好者,渴望構建系統理論框架;
* 文博新晉從業人員,急需提升專業知識儲備;
* 文化產業領域從業者,希望豐富專業內涵;
* 有培訓學時需求的相關人員;
培訓時間
2025年10月18日-19日
2025年11月8日-9日
課程分兩次進行,每次2天,共計4天
培訓方式
本次培訓采取線下面授教學
授課地點
浙江大學校內為主
07
入學/事項
Admissions
掃碼咨詢報名
報名信息經審核確認后,浙江大學向學員發出入學通知。學員接到入學通知后,請在三日內將學費匯入學校官方賬戶,相關老師將為您辦理入學手續,并郵寄入學通知書。
報名時間:
即日起,額滿截止。
匯款戶名:浙江大學
開戶銀行:中國銀行杭州浙大支行
銀行賬號:376658360850
匯款備注填寫:浙江大學博物館文化審美提升培訓班(二期)+姓名
證書頒發:
學員完成研修班所有課程并且考核合格者,學校頒發《浙江大學博物館文化解碼與公眾審美素養提升培訓班(第二期)》研修證書,浙江大學統一編號,官網可查。
學習費用:
培訓費:6250元/人。
上述費用包括:學費、專家課酬及個稅、工本制作費、教材資料費、午餐費用、市內大巴費等。
學習期間住宿、晚餐及來杭交通費用自理,住宿學院可協助辦理。
課后福利:
學員結業后可繼續并優先參加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和藝術與考古博物館舉行的學術講座及其它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