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報告稱,由于龐大的博士數量“供過于求”,博士課程需要更好地幫助學生為大學和研究機構以外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
博士“平民化”?
過去幾十年來,全球博士畢業生數量穩步增長。在中國和印度等國家,這一數字更是呈爆炸式增長。
傳統上,博士學位是終身學術生涯的墊腳石。但如今,博士畢業生的數量遠遠超過大學和研究機構的職位空缺數量。研究人員表示,許多大學并沒有為畢業生做好學術以外的職業準備。
曾在巴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工作的葡萄牙高等教育國務秘書克勞迪婭·薩里科(Cláudia Sarrico)表示:“我們需要讓博士教育更有意義、更可持續,更好地適應多樣化的社會和勞動力市場需求?!?/p>
博士學位激增
在經合組織 (OECD) 的 38 個國家中,1998 年至 2017年間,新增博士學位獲得者的數量幾乎翻了一番,并且此后幾年一直持續增長。(盡管包括澳大利亞和巴西在內的幾個國家在過去幾年中,博士入學人數有所下降,部分原因是生活成本高昂、獎學金低。)
在中國,博士生數量翻了一番——從2013年的約30萬人增加到2023年的60多萬人,數量龐大,而且還在持續增長。香港大學研究高等教育政策與實踐的雨果·奧爾塔(Hugo Horta)解釋說,推動這一增長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擁有學士和碩士學位的人數不斷增加,以及許多人期望投資高等教育能夠帶來更好的經濟和社會前景。學術界的就業崗位數量并沒有跟上博士學位持有者數量的增長。奧爾塔表示,參加這些博士課程的人大多是為了成為研究學者而接受培訓,因此許多未來的畢業生在任何職位上都將面臨激烈的競爭。
在美國、澳大利亞和英國等國家,非學術工作正日益成為博士生的常態。2023年的一項針對英國4500多名博士畢業生的研究發現,超過三分之二的博士畢業生不在學術界就業。
此類就業可能意味著畢業生從事非研究型或超出其專業領域的工作。在南非,在完成2020年調查的6,000多名博士畢業生中,只有18% 的人表示他們艱難地找到與其專業相關的工作。南非斯泰倫博斯大學的研究員兼研究合著者 Milandré van Lill 表示:“即使他們找到了工作,也不一定與他們的博士學位有關,而且并不總是他們期望或想要的工作。在他看來,現在的博士畢業生數量已經達到飽和點。一些在學術界以外找到工作的畢業生覺得自己資歷高,但沒有受到重視。
2023年的研究也發現,與社會科學、藝術和人文學科相比,從事科學技術相關領域的博士比較有可能找到與研究相關的工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