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學校層次,“985”“211”“雙一流”等建設工程為人們所熟知。但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全國重點大學”可是響當當的“國家隊”,也最符合大眾對“好大學”的認知。隨著“雙一流”建設啟動,2017年,第一輪“雙一流”評選結果出爐,2所“全國重點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和北京協和醫學院入選,曾經的全國重點大學正逐漸回到重點建設的范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歷史底蘊深厚,實力強勁。1978年,它的前身南京氣象學院便被列入首批88所全國重點大學,足以證明其在當時的雄厚實力。如今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實力不減。從學科實力來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在氣象領域堪稱全國頂尖。其大氣科學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在教育部近三輪學科評估中蟬聯A+。氣象學作為國家重點學科,奠定了學校在氣象領域的領軍地位。不僅如此,學校的學科發展呈現多元化態勢,地球科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化學、農業科學、材料科學、社會科學總論、數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等10個學科躋身ESI學科排名全球前1%,其中地球科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工程學4個學科進入前1‰。在23個學科上榜2024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20個學科上榜2024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這些數據已經超越許多“211”高校,實力絕對“能打”。
在科研平臺與科研實力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同樣表現出色。學校建有61個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牽頭成立氣候系統預測與變化應對全國重點實驗室,參與共建臨近空間環境特性及效應全國重點實驗室。像氣象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氣候與環境變化國際聯合實驗室等,都是學校科研創新的重要陣地。自“十四五”以來,學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35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含課題)44項,獲批省部級項目238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氣候系統預測研究中心”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創新研究群體項目、重大項目、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等標志性項目。
在人才培養方面,學校不斷探索創新。如今的拔尖班,為優秀學子提供了更優質的教育資源與發展平臺,助力他們在學術道路上快速成長。同時,學校積極推進產教融合,獲批國家首批現代產業學院,建有物聯網智能終端省級產業學院,擁有1個省級產教融合重點基地,5個專業獲批省級產教融合型品牌專業,3個專業獲批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專業。30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6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7個專業獲批立項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三期項目,15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個專業分別通過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和英國圖書信息專業協會(CILIP)國際認證。
通過與產業界的緊密合作,學校培養出更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提升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與職業發展潛力。
如今在“雙一流”評選中,越來越多曾經的“全國重點高校”回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在首輪就入選正說明其實力斐然,而其學科實力、科研平臺和行業認可度更不遜于一眾“985”“211”高校,堪稱“雙一流”中的“頂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