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消息報》網站 7 月 11 日報道,俄羅斯國防部可能放棄修復俄軍唯一現役航空母艦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 號,目前該艦的維修和改造工作已經暫停。
海軍和聯合造船集團的代表近期將就該艦的命運作出決定,有專家不排除其因技術和物理老化而被報廢拆解的可能。
遼寧艦“姊妹艦”身陷絕境,或被拆解賣廢鋼
遼寧艦的前身,是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 2 號艦 “瓦良格” 號。而俄羅斯唯一的現役航母,庫茲涅佐夫號正是該級航母的 1 號艦。
兩艘航母均為前蘇聯時期建造,總體設計、艦型特點、尺寸、排水量、動力裝置等基本相同。
雖然現在命運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但從艦艇級別和設計建造淵源來看,庫茲涅佐夫號與遼寧艦屬于姊妹艦關系。
俄羅斯現在正和烏克蘭打得不可開交,傾盡全國之力取得陸戰勝利才是俄羅斯軍隊當務之急。
航母對戰局則幫助不大,更何況是“趴窩”的航母。
該艦從 2017 年起開始現代化改造,在此期間發生了幾起事故,維修工作多次陷入停滯。
加之其本身設計過時,動力裝置不太可靠,且蘇聯紅海軍和俄羅斯海軍對艦艇的維護保障一直存在不足,導致艦體腐蝕和設備老化問題日益嚴重,維修難度和成本不斷增加。
本身其艦齡也已近40年,站在理性的角度上,可能放棄修復,是更明智的選擇,或許一代名艦“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 號,這次難逃拆解賣廢鋼的命運了。
總趴窩的 “庫茲涅佐夫” 號,俄羅斯海軍的無奈與掙扎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 號于 1982 年開始建造,1985 年下水,1991 年正式服役,是前蘇聯第三代航空母艦的首艦。
該艦長 284 米,寬 72.3 米,滿載排水量 67500 噸,常規動力,可搭載 42 架飛機。由于當時蘇聯強調單艦作戰能力,其還配備有強大的對海實擊火力和對空抗擊火力,是少有的配備反艦導彈的航空母艦。
在俄羅斯海軍的序列中,“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 號是俄羅斯海軍目前唯一一艘在役航母,更是蘇聯紅海軍輝煌時代的余暉象征。
但這艘承載著諸多期望的航母,多年來卻總與 “趴窩” 相伴,命運坎坷多舛。
服役 30 多年來,它累計出海時間不足 5 年,大部分歲月在港口或船塢中度過;動力系統頻繁崩潰,煙囪冒黑煙成了標志性 “名片”;維修期間接連遭遇浮船塢沉沒、甲板被砸、大火肆虐等事故,仿佛被施了 “魔咒”。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經濟陷入困境,海軍軍費大幅削減,艦艇維護保障能力嚴重不足。
“庫茲涅佐夫” 號長期得不到妥善保養,動力系統等關鍵設備逐漸老化,故障頻發。艦體長期受海水侵蝕,腐蝕問題愈發嚴重。
2016 - 2017 年,“庫茲涅佐夫” 號首次奔赴敘利亞參與實戰。在航行過程中,其煙囪冒出滾滾黑煙,這一畫面被外界捕捉并廣泛傳播,成為各國媒體調侃的對象,也從側面反映出該航母動力系統狀態不佳。
在實戰任務中,同樣狀況不斷,艦載機多次出現起降故障,攔阻索斷裂致使米格 - 29K 和蘇 - 33 戰機墜海。
2017 年2 月,“庫茲涅佐夫” 號進入摩爾曼斯克第 35 修造船廠,開啟大規模維修與現代化改造工作 。
但2018 年10 月,用于維修航母的浮動船塢因斷電事故,排水系統和排水閘門出現問題,最終沉沒在港區內。
船塢沉沒時,一側的鶴嘴吊倒塌,百多噸的重量砸在航母飛行甲板后方,給艦體砸出一個大洞。
“庫茲涅佐夫” 號之后暫時拖到岸邊,隨后在廠區內拆解、打通兩個小型干船塢,形成一個大坑,將航母拖入其中繼續維修,這一折騰就耗費了一年多時間,且期間維修工作基本停滯。
2019 年 12 月,“庫茲涅佐夫” 號艦上又發生嚴重火災。失火位置位于艦艏錨鏈甲板以后部分,過火面積高達一千多平方米。
此后,“庫茲涅佐夫” 號的維修工作陷入僵局,造船廠以資金不足、疫情影響、北極極夜影響施工等各種理由拖延進度。
俄海軍內部也對是否繼續維修該航母產生爭議,各方扯皮使得維修進度愈發緩慢。
到了 2022 年,俄烏軍事沖突爆發,俄羅斯軍費向空天軍和陸軍傾斜,“庫茲涅佐夫” 號的維修更是陷入近乎停滯的狀態。
現在,航母艦體銹跡斑斑,左側島臺結構存在大片流動狀銹跡,艦體表層油漆大面積脫落;飛行甲板前端和中段有大量臨時搭建的集裝箱式工作間,存在了兩年之久仍未拆除;艦島被腳手架包裹得嚴嚴實實。
五常再現無航母空白?
目前,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中,美國擁有 11 艘核動力航母,“尼米茲” 級和 “福特” 級航母構成強大的海上作戰力量;中國有 “遼寧艦”“山東艦” 兩艘服役航母,“福建艦” 也已下水海試,電磁彈射等先進技術逐步應用。
英國擁有 “伊麗莎白女王” 級兩艘常規動力航母,雖在使用中暴露出動力系統等問題,但仍具備一定作戰能力;法國的 “戴高樂” 號核動力航母是其海軍核心,雖存在動力不足等短板,但作戰實力不容小覷。
如果俄羅斯真的放棄修復 “庫茲涅佐夫” 號,那么倒是可能又會有一個丟人的標簽加身。
俄羅斯將成為“五常中唯一沒有航母的國家”。上一次出現這種局面,還得追溯到沒有遼寧艦之前,“韜光養晦”的中國。
更要命的是,俄羅斯新的航母建造計劃推進也極為緩慢,但似乎只是建造了模型,停留在計劃和設計階段。
俄羅斯近年來經濟增長乏力,軍費開支受限,諸多關鍵技術,如核反應堆、電磁彈射器等,均未取得突破,大型船塢建設也需重新啟動。
這些因素都嚴重制約了俄羅斯新航母項目的推進。
但與中國之前不同,中國是在走上坡路,穩中求進,而繼承蘇聯余暉的俄羅斯是在走下坡路,正從“上三?!钡匚恢芯従徎?。
俄羅斯水面艦艇凋零下,可能未來只能依托其水下戰略核威懾了,俄羅斯核潛艇部隊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
名艦結局,令人唏噓
曾經,1991年的蘇聯,正雄心勃勃地推進“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下一級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的建造。
這艘航母設計性能指標非常優秀,計劃采用核動力,并且有蒸汽彈射器,性能甚至可能超過美國“小鷹”級。
但這艘以列寧名字命名的航母,僅完工30%,蘇聯就解體了。
(插播一條冷知識:我們常說的偉大革命導師列寧,其實是列寧最著名的筆名,他的原名是: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的總設計師是巴比奇?瓦列里在蘇聯解體后,面對僅完工約 30% 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有人問他,如果想將其繼續建造完工,需要什么?
他表示,完成它需要一個完整的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 個相關專業以及 8000 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
讓人感嘆,航母建造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強大的國家實力、高效的統籌協調能力和完善的工業體系作支撐。
正是憑借中國強大的造船、相關配套的工業實力、扎實的積累與強大的凝聚力,才能讓瓦良格號涅槃為遼寧艦得以新生。
而蘇聯解體后,這些條件已不復存在,俄羅斯目前甚至沒有完全成熟、可立即投入航母建造且毫無技術障礙的造船廠。
不論能不能挺得過這次,庫茲涅佐夫號恐怕最終難逃被拆解的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