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數字法院建設推進兩年多來使用體驗如何?數字改革取得了哪些實效?日前,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舉行第七次數字法院推進會,審判一線、社會各界代表在會上分享了“用戶體驗”。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數字法治研究院院長馬長山接受了上海高院的專訪。
問:上海法院在重視實踐探索的同時,著力打造數字法院理論研究高地。近日,“數字法院三部曲”正式出版。馬長山教授,能不能請你談一談“數字法院三部曲”在數字法院建設過程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具有哪些重要意義?
馬長山:據了解,“數字法院三部曲”出版以后,不僅是法院,很多高校的博士點、碩士點,都迅速把它們作為指定教材,這套書籍確實很重磅。我認為,“數字法院三部曲”中,《數字法院前沿探索與理論構建》指明了方向,書籍中有對未來的考量,想得比較長遠。《數字法院概論》提出了方案,闡釋了實際做法,也就是“數助辦案”“數助監督”“數助便民”“數助治理”“數助政務”。《數字法院場景建設指引》是路線圖,說明如何具體去落實前面五個“數助”。方向、方案和路線圖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上海數字法院建設的創新框架。可以說,“數字法院三部曲”對數字法院建設發揮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關于“數字法院三部曲”的意義,我想從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面來分析。
在微觀層面,“數字法院三部曲”是以理論方式呈現的上海數字法院建設樣本,記錄的雖然只是上海法院系統的地方性探索,但具有可復制、可推廣意義。所以,這是一個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樣本。
在中觀層面,“數字法院三部曲”不僅是對原有創新實踐的簡單描述,更是對體制機制,包括價值重塑、模式變化的理論升華和命題提煉,這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很多重大的、創新的理論問題,比如數字正義、數字正當程序、證據比對等,這些問題都非常值得探討。它還會涉及一些自動化程序,其實是把規則以算法的形式呈現出來。比如,人工智能的應用,我的理解包括正向應用和反向應用兩個方面。正向應用就是生成式的輔助,反向應用是指評查性的糾錯。兩方面的應用使得數字法院建設有很突出的創新特色。
在宏觀層面,近年來,全球都在大力推進現代化發展。其中,我國雖然是后發國家,但是進入數字化時代之后,有了很多創新。舉一個小例子,前段時間,哥倫比亞大學一位非常有名的教授來華東政法大學交流。他講了一件事兒,他說他來之前,美國最高法院找他講課,他覺得很奇怪,因為他在美國是做中國法研究的,最高法院找他干什么?后來,最高法院的人跟他說,請他講講中國的數字法院建設,這就證明美國的法律界已經關注到我們的這些創新探索了。
在國家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大背景下,相應的,我們也要建設中國式的數字法治。我認為從宏觀意義上講,上海數字法院建設是這個大框架里面的一個小切口,也是在創造數字法治的“中國模式”。從這個方面,我認為上海法院系統會做出非常突出的貢獻。(來源:上海高院)
《數字法治》專題由上海市法學會數字法學研究會特約供稿,專題統籌:秦前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