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奚偉,通訊員:葛倚兵 宋燕玲 】
2025年7月10日上午,武昌區戶部巷居民王得之攜帶“拾金不昧,品德高尚”的錦旗來到戶部巷管委會,對自由路建設科大院環衛工人汪漢珍拾金不昧的行為表示感謝!
7月9日下午14時,汪漢珍打卡上班,看見居民王得之正在丟垃圾,等她去清理垃圾桶時,發現垃圾桶旁邊有一個用厚紙殼包裹的方形物件,他以為是普通垃圾沒在意便把它掃進了撮箕里,汪漢珍越掃越覺得不對勁,就拆開了外包裝,一看里面是厚厚一沓百元大鈔,她以為是假幣,用手一摸結果是真錢,細細一數竟是2萬元現金。“這可不得了!”她立即停下手中工作,敲響了居民王得之的家門。
結果首次登門,王得之正在午睡,汪漢珍就沒打擾,返回崗位繼續工作;第二次上門詢問時王得之的兒子說不是他們家的,家里沒有發現丟失財物;下午四點,汪漢珍第三次登門,終于見到了王得之本人,經回憶確認錢款是其愛人生前積攢的養老錢,在清理老人遺物時導致遺失。
“不是自己的東西,絕對不能要。”面對失主的感謝,汪漢珍的回應樸實而堅定。
這并非汪漢珍首次“拾金不昧”。今年3月,轄區一戶居民裝修時,不慎將一枚價值萬余元的戒指混入垃圾中丟棄。發現物品丟失后,居民們焦急地詢問正在作業的汪漢珍。她看到居民慌亂的神情,主動承諾:“您別急,我幫您一起找!”清掃工作結束后的汪漢珍頂著烈日將當日清理的數桶垃圾重新倒出,一個個捏、一個個摸。汗水浸透衣衫,雙手被臟污沾滿,她卻始終未放棄。經過近兩小時的仔細搜尋,終于在碎紙屑中找到了那枚戒指。“太感謝了!這枚戒指對我們意義重大!”居民含淚致謝,而汪漢珍只是笑著擺擺手:“找到了就好,應該的。”
除了“拾金不昧”,汪漢珍更是建設科片區里出了名的“熱心腸”。轄區內多位獨居老人腿腳不便,她主動承擔起“臨時助手”的角色:扶老人上樓、代買生活用品、幫忙提菜等暖心事件。
汪漢珍從事環衛工作15年,始終以“城市美容師”的標準要求自己,用行動清掃著城市的每個角落。面對贊譽,她依舊樸實:“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大家住在一個社區,就是一家人,能幫就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