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又沒回來?”李大媽焦急地問著鄰居。
“都三天了,他從來不會離家這么久的。”
城東新區的建筑工地旁,一個又一個拾荒者神秘消失,就像人間蒸發一樣。
當警察林海查看監控錄像的那一刻,他整個人都愣住了......
01
秋風蕭瑟,城東新區的建筑工地在夕陽下顯得格外冷清。
這里原本是老城區的邊緣地帶,隨著城市擴張,高樓大廈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
工地周圍聚集著不少拾荒者,他們每天穿梭在建筑垃圾中,尋找著可以換錢的廢品。
然而,最近半個月里,這些熟悉的身影卻一個接一個地消失了。
最先失蹤的是老劉,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靠拾荒養活患病的老伴。
他每天早上六點準時出門,晚上八點前必定回家,這個習慣保持了十多年。
可是在半個月前的一個晚上,老劉沒有回家。
起初,老伴以為他是臨時有事,或者撿到了什么好東西,多干了一會兒。
第二天,老劉還是沒有回來。
老伴坐立不安,找遍了老劉平時去的所有地方,都沒有發現他的蹤影。
第三天,實在等不下去的老伴顫抖著雙手撥通了報警電話。
“同志,我老頭子不見了,你們快幫我找找吧。”
接警的民警詳細詢問了情況,按照慣例進行了登記。
在他們看來,拾荒者流動性大,很可能是自己離開了,或者去了別的地方。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所有人都意識到,這絕不是簡單的離家出走。
一周后,另一個拾荒者老張也失蹤了。
老張五十多歲,身體硬朗,力氣很大,平時專門收集廢鐵和銅線。
他的失蹤模式和老劉幾乎一模一樣:某天晚上沒有回家,從此音信全無。
緊接著,第三個、第四個拾荒者相繼失蹤。
他們都是這片區域的“老住戶”,彼此熟悉,有著固定的拾荒路線和作息時間。
最重要的是,他們失蹤前都曾興奮地對家人說過同一句話:“今天撿到好東西了。”
這句話成了他們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后音信。
社區里開始流傳各種猜測和傳言。
有人說是遇到了壞人,有人說是意外掉進了什么地方。
也有人悄悄議論,會不會和那個正在施工的大工地有關系。
拾荒者們的家屬再次聚集到派出所,這次他們的情緒更加激動。
“四個人了!四個活生生的人就這么沒了!”
“他們都是老實巴交的人,不會惹事,更不會無緣無故離開家。”
“求求你們,一定要找到他們啊。”
面對家屬們的哭訴,派出所終于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四個人在同一片區域、同一時間段內失蹤,這絕不是巧合。
城東派出所所長緊急向上級匯報了情況。
市公安局高度重視,立即成立了專案組,由經驗豐富的刑警隊長林海負責。
林海四十二歲,從警二十年,處理過各種復雜案件,但這次的情況讓他也感到棘手。
四個成年人同時失蹤,沒有留下任何明顯的線索,就像是憑空消失了一樣。
專案組的第一步是對現場進行全面勘查。
林海帶著幾名技術人員來到了建筑工地周邊,這里是失蹤者們最后出現的地方。
工地占地面積很大,到處堆放著建筑材料和施工設備。
地面坑坑洼洼,散落著各種建筑垃圾,確實是拾荒者們經常光顧的地方。
“從這里開始,地毯式搜索,不放過任何角落。”
林海命令道,他的聲音在空曠的工地上回蕩。
搜索持續了整整一天,警方動用了搜救犬,甚至調來了生命探測儀。
然而,除了一些破舊的衣物碎片和拾荒工具外,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線索。
更沒有發現任何暴力事件的痕跡。
這讓林海更加困惑:如果是被害,現場不可能這么干凈。
如果是意外,也應該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接下來,專案組開始走訪調查。
他們首先找到了工地的項目經理,一個叫做王建的中年男人。
王建看起來很配合,詳細介紹了工地的基本情況。
“我們這個項目是住宅小區配套的地下車庫,工期比較緊。”
“平時確實有拾荒者來撿廢料,我們一般不怎么管,只要不影響施工就行。”
“最近?最近倒是很少看到他們了,我還以為是天氣轉涼的緣故。”
王建的回答聽起來很正常,沒有什么可疑之處。
專案組又詢問了工地的保安。
保安是個五十多歲的老頭,叫做李師傅,在這里工作了大半年。
“那些拾荒的我都認識,經常見面會打個招呼。”
“老劉、老張他們都是好人,從來不偷工地的東西,就撿些沒用的廢料。”
“最近確實沒怎么見到他們,不過工地最近垃圾清理得比較勤,可能沒什么好撿的了。”
李師傅提到的這個細節引起了林海的注意。
“垃圾清理得比較勤?以前不是這樣嗎?”
“以前一般一周清理一次,最近幾乎每天都有垃圾車來拉走廢料。”
“這是誰安排的?”
“項目經理王建說的,說是要保持工地整潔,迎接上級檢查。”
林海在筆記本上記下了這個信息,雖然聽起來合理,但他的職業敏感告訴他,任何細節都可能是關鍵。
專案組繼續走訪周邊的商戶和居民。
一個開雜貨店的老板娘提供了一個重要信息。
“那幾個拾荒的我都熟悉,經常來我店里買水買煙。”
“失蹤前幾天,他們確實顯得很興奮,說是發現了什么好東西。”
“具體是什么?他們沒說,只是神神秘秘的,好像怕被別人知道。”
這個信息和家屬們提供的情況相吻合。
看來,失蹤者們在消失前確實有所發現,而這個發現很可能就是他們失蹤的原因。
02
為了獲得更多線索,林海決定調取周邊所有的監控錄像。
這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工地周圍有十幾個攝像頭,還有附近商鋪和小區的監控。
技術人員日夜不停地篩查錄像,尋找失蹤者們的最后蹤跡。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終于有了發現。
在工地北側的一個監控中,技術人員找到了老張失蹤當天的錄像。
畫面顯示,老張背著他那個標志性的藍色編織袋,在傍晚時分走向了工地北側的廢料堆放區。
這是他最后一次出現在監控中。
林海仔細研究了這段錄像,老張的神情看起來很興奮,腳步也比平時快了不少。
他還不時回頭張望,似乎在確認是否有人跟蹤。
“放大這里,看看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技術人員將畫面放大,可以看到老張手中握著一些物品,但由于像素限制,無法看清具體是什么。
專案組立即趕到工地北側的廢料堆放區進行詳細搜查。
這里堆放著各種建筑廢料:斷裂的鋼筋、破碎的混凝土塊、廢棄的木板等等。
在仔細搜尋后,他們有了重要發現。
在一堆廢料中,林海發現了一些不尋常的碎片。
這些碎片的質地和顏色都很特殊,與周圍的普通建筑廢料明顯不同。
“這是什么材料?”
林海將碎片裝進證物袋,準備送去專業機構鑒定。
與此同時,專案組開始深入了解失蹤者們的活動軌跡。
通過與其他拾荒者的談話,他們了解到一個重要情況。
這幾個失蹤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經驗豐富,眼光很毒,能夠識別各種有價值的廢料。
“老劉干這行十多年了,什么東西值錢,什么東西不值錢,他一眼就能看出來。”
“老張更厲害,他能從一堆廢鐵中挑出最好的,價格能比別人高出一倍。”
“他們如果說發現了好東西,那肯定是真的發現了什么。”
另一個拾荒者老王的話讓林海陷入了思考。
如果這幾個人真的發現了什么有價值的東西,會不會因此遭遇不測?
林海開始重新審視這個案子。
也許這不是簡單的失蹤案,而是一起因為某種利益沖突引發的案件。
專案組決定擴大調查范圍,不僅要查失蹤者的行蹤,還要查他們可能發現的“好東西”究竟是什么。
經過多方走訪,林海了解到一個重要情況。
最近一段時間,廢品收購站收到的某些特殊材料明顯減少了。
“以前經常有人拿來一些特殊的金屬廢料,價格比普通廢鐵高很多。”
“但是最近半個月,幾乎沒人送來了。”
廢品站老板的話讓林海若有所思。
這是否意味著,失蹤者們發現的“好東西”正是這些特殊的金屬廢料?
而他們的失蹤,是否與這些廢料的來源有關?
為了更好地了解情況,林海決定深入調查工地的詳細作業情況。
他從項目經理王建那里要來了詳細的施工記錄和作業計劃。
在仔細研究這些資料時,林海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巧合。
失蹤者們的失蹤時間,與工地進行大型基坑澆筑的時間高度吻合。
老劉失蹤的那天,正好是工地開始澆筑地下車庫東區基坑的時間。
老張失蹤的那天,西區基坑開始澆筑。
其他兩個失蹤者的時間,也都對應著不同區域的基坑澆筑。
這個發現讓林海的心中涌起一股寒意。
基坑澆筑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一旦開始就不能停止,直到完全填滿為止。
而且澆筑完成后,混凝土會迅速凝固,成為建筑的一部分。
林海不敢繼續往下想,但職業敏感告訴他,這絕不是簡單的巧合。
他立即調取了基坑澆筑的詳細記錄。
這個地下車庫項目規模龐大,分為四個區域進行澆筑,每個區域需要數百立方米的混凝土。
澆筑作業都是在夜間進行的,因為白天交通擁堵,混凝土運輸車無法及時到達。
而且夜間溫度較低,有利于混凝土的凝固。
“每次澆筑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林海詢問項目經理王建。
“一個區域大概需要一整夜,從晚上八點開始,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六點左右。”
“澆筑期間有人值守嗎?”
“當然有,我們有專門的技術員和工人負責監督,確保澆筑質量。”
王建的回答聽起來很正常,但林海注意到,他在說話時眼神有些閃爍。
林海決定親自查看基坑澆筑的現場監控。
然而,王建告訴他一個令人失望的消息。
“基坑內部沒有安裝監控,因為施工環境復雜,而且是臨時性的。”
“只有工地出入口和周邊有監控。”
這個解釋合理,但也意味著基坑澆筑過程中發生的事情,外人無法得知。
林海又想到了另一個問題:如果失蹤者們真的遭遇了不測,兇手為什么要選擇基坑澆筑的時間?
答案似乎呼之欲出,但又讓人不敢相信。
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測,林海調取了更多的監控錄像。
他想找到失蹤者們在各自失蹤當天的完整行蹤。
經過技術人員的努力,他們拼湊出了一個基本的時間線。
失蹤者們都是在傍晚時分最后出現在監控中,地點都在工地北側的廢料堆放區。
之后,他們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而每次失蹤的當天晚上,工地都會進行基坑澆筑作業。
這種巧合已經不能用偶然來解釋了。
林海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如果他的猜測是正確的,那么這將是一起極其惡劣的案件。
但是,他需要更多的證據來證實自己的推斷。
正當林海為尋找突破口而苦惱時,技術人員傳來了一個重要消息。
他們在最新調取的監控錄像中,發現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情況。
03
林海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監控室。
如果他的推斷是正確的,那些失蹤的拾荒者很可能已經...
他不敢繼續想下去,但作為一名警察,他必須面對最壞的可能。
“林隊,您快來看這段錄像。”
技術人員的聲音帶著一絲興奮,這讓林海感到有些困惑。
如果真的發現了不好的證據,技術人員不應該是這種語調。
“這是三天前的監控,時間是晚上九點左右。”
技術人員指著屏幕說道。
林海定睛一看,整個人突然愣住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