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氣溫高企,40來度的高溫,已經是家常便飯。
本著“悲天憐人”的思想,有些小伙伴又開始為古人擔憂啦。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古代的“空調房”到底長啥樣?
沒有電,沒有電風扇,沒有空調,咱們的老祖宗是怎么過大熱天的?
他們的解暑N件套又是什么?
其實,古人的避暑哲學可以濃縮成4個詞:藏冰、送風、引水、用物
一、藏冰
冰窖+冰鑒:古代皇宮和達官貴人們的“專屬冰箱”
早在西周時期,貴族就發明了冰窖(凌陰),具體做法是,在嚴冬把河冰儲在地窖里,留到夏天用。
夏天,從地窖里把冰拿出來,放到房間里,就能當空調使啦。
隨著技術成熟,到了唐宋,普通人也能在院子里堆冰窖過夏!
還有更高級的——冰鑒,雙層銅器或木箱,外層放冰,內層放飲料。
拿下來當空調用,喝口冰水透心涼。
二、送風引水
除了空調房,古人也有風扇,而且還不是單靠手搖的,已經可以達到自動送風了。
漢代,古人發明了七葉輪扇車,直徑達三米,靠人轉都不在話下。
唐代,古人發明了水力扇車,用水車帶動扇葉轉,涼風逼人送進房里。
此外,還有一種“自雨亭”:把水利用壓力打到屋檐,形成水簾降溫;
皇宮版本的叫“含涼殿”,邊下雨邊吹風,人坐里面好不快活!
三、用物
大家在博物館,都見過瓷枕吧。
見了它們,我們會想,瓷枕這么硬,該如何睡覺呢。
其實,它的作用是避暑降溫。
宋代發明的瓷枕,一躺頭就涼,有點冷氣感但睡不了太久。
另外還有竹筒做的“竹女”,抱在懷里像空調,透氣涼爽,尤其南方夜里離不開。
還有“井邊取涼法”:家中挖個深井,井里取冷水降溫,夏天睡覺打個盹涼爽爽。
最后,我們總結古代空調房的三大亮點
1.科技范:地窖保溫、銅器冰鑒、水力扇車,這些“機械+自然”的組合比空調還環保;
2.美學加分:亭臺樓閣、水簾瀑布、雕梁畫棟,不只是降溫,更像建筑藝術;
3.美物常識:瓷枕、竹女、竹席、防曬遮陽傘,避暑也是全民美物傳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