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官方在7月10日親自下場辟謠,批評“7萬碩士、30萬本科生在美團送外賣”為不實信息,并且進一步表示任何關于騎手學歷的總量數據都沒有事實依據,屬于博流量而隨意推理并傳播的虛假信息。
后半句話的這個“任何”一詞夠醒目,這意味著,甭管何方神圣,想要去研究和探討外賣與學歷之間的關系,都屬于居心叵測。
言外之意,外賣與學歷之間沒關系,學歷和工作之間沒關系,工作能不能賺到錢,只和努力發生關系。
地里老牛伸出蹄來點了個贊。
另外,關于辟謠這件事我們需要厘清一個概念:在沒有界定偏離值的情況下,實際29萬和31萬對于30萬來說都屬于謠言。
但這兩個數對公眾來說都足夠臥槽。
接下來我想先通過數據去推演這則謠言有多謠,考慮到數據類內容的枯燥性,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跳躍到綠色字段。
因為有了AI,搜索數據變得更為簡單。為了降低偏差,通過交叉不同AI模型驗證結果,其實這個問題是可以有個大概預估的。
截至2024年,中國高等教育在校本科生總數約為2000萬,每年本科畢業生數量約為518萬。考慮到畢業后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群,累計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存量人口(包括歷史畢業生)估計在1.2億至1.5億之間。
截至2023年,中國在校碩士研究生約為365萬,每年碩士畢業生數量約為80萬至100萬(2023年碩士畢業生約101.5萬)。累計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存量人口(包括歷史畢業生)估計在1000萬至1500萬之間。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口占比約為1%-1.5%,本科生(不含碩士)占比約為9%-10%,若假設外賣員的學歷分布與總人口一致,則外賣員中本科生人數約為40萬至80萬,碩士生約為1萬至5萬。
當然,這一估算可能高估實際比例,因為外賣配送作為體力勞動和靈活就業工種,更可能吸引低學歷或中等學歷人群,高學歷人群(尤其是碩士)通常傾向于選擇白領或專業崗位。
結合全國總工會數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3.8年(約高中或大專水平),表明外賣員中高學歷人群比例可能遠低于總人口平均水平。
從數據角度直觀理解,由于缺乏直接的學歷統計數據,加上基于總人口比例的估算存在許多偏差因素,需通過抽樣調查或平臺數據進一步驗證。
但是,外賣可以作為一項兼職,這點大家應該都清楚。
在美團這邊,叫做眾包。
如果把這點考慮進來,那情況則大不一樣。
外賣配送的靈活性和低門檻使其成為許多人的兼職選擇,特別是在就業壓力大或職業過渡期。
就像當下這樣,就怕未來也這樣。
全國外賣員中兼職騎手占比約為30%-50%(300萬至500萬),而兼職群體的學歷分布可能更接近總人口比例。
納入兼職后,這個數據必然大幅提升,因為很難認定一天送多少單可以算跑外賣。
按照這種統計方式則表明,若大量高學歷人群將外賣配送作為兼職而非全職職業,辟謠數據的規模可能并非完全夸張。
不過還是那句話,當前數據局限性在于缺乏平臺或調研支持,未來需通過抽樣調查或就業市場分析,進一步確認高學歷人群在兼職外賣員中的真實比例。
盡管這種抽樣調查的可能性,我個人認為趨向于零。
對于數據的探討到此為止,接下來回到文章題目:
跑外賣到底丟不丟人。
你要說丟人吧,咱們國家提倡的是“工作不分貴賤”、“360行行行好吧可憐可憐大家行行出狀元”,專家呼吁讀書郎“脫下長衫”還歷歷在目。
你要說不丟人吧,這么多高學歷人才涌入的行業不應當是大國崛起的標識社會發達的象征嗎?為啥要辟謠呢?
咱們總不能考公考編就看學歷,到了跑外賣這就著急撇清關系吧。
在丟人與否的結論之薛定諤的貓狀態下,這件事的最好處理方法其實不應該是辟謠,而是借題發揮。
把能量滿上,把宣傳續上。
比如平臺這么說,外賣是具有新時代特色的工作類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上能托起碩士,下能扶起殘弱。時代在進步,我們在行動!
比如官方這么報,喜聞樂見如今人們不愿躺平自食其力的奮斗熱情,在總體穩中向好的大趨勢下每個人各司其職奮勇向前,用實際行動劃出時代最強音,用滿腔熱血向別有用心的抹黑勢力做出有力回應!
至于真實數字,那還重要嘛。新華字典都說了,“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