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巴基斯坦有意采購中國殲-35A第五代戰機的傳言甚囂塵上,然而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西夫的公開否認,為這一熱議畫上了休止符。阿西夫在電視專訪中明確表示,相關報道純屬“媒體臆測”,未獲政府證實,甚至暗示背后可能只是輿論戰。這一表態不僅揭示了巴基斯坦在軍事采購上的謹慎態度,更折射出其在財政困難背景下,對高昂軍費開支的現實考量。
殲-35A作為中國沈飛研制的第五代隱形戰機,以其卓越的隱身性能備受關注。尤其在上個月巴基斯坦的殲-10C戰機擊落印度陣風戰機后,中國戰機的性能優勢進一步為巴基斯坦軍方所認可。媒體報道稱,巴基斯坦可能以折扣價采購40架殲-35A,甚至最早于2025年8月開始交付。若屬實,這將是極為高效的交易,凸顯中國在國防出口上的競爭力。
然而,如此大規模的采購計劃與巴基斯坦當前的財政狀況形成鮮明對比。巴基斯坦近年來面臨嚴重的經濟困境,包括外匯儲備短缺、債務高企和通貨膨脹加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巴基斯坦的外債總額已超過1300億美元,外匯儲備僅能維持數周的進口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采購先進戰機所需的高額資金無疑是一項沉重負擔。
盡管巴基斯坦與中國在國防領域的合作歷史悠久,且中國一直是其主要軍事裝備供應商,但殲-35A的高昂成本可能超出巴基斯坦的承受能力。據估計,殲-35A的單價可能在7000萬至1億美元之間,40架的總采購成本可能高達數十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后續的維護、訓練和配套武器系統的費用。即便傳言中的“折扣價”屬實,巴基斯坦的財政狀況也難以支撐如此規模的軍購。
阿西夫部長的否認不僅是對媒體傳言的回應,也反映了巴基斯坦在軍事采購上的謹慎態度。當前,巴基斯坦需要在有限的預算內平衡國防現代化與經濟穩定。優先級更高的可能是維持現有裝備的作戰能力,而非投資過于超前的第五代戰機。
巴基斯坦的軍事現代化,尤其是對印度形成戰略優勢的努力,離不開經濟基礎的支撐。中巴經濟走廊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旗艦項目,為巴基斯坦提供了基礎設施建設、能源開發和經濟多元化的重要機遇。然而,中巴經濟走廊的進展受限于巴基斯坦國內的經濟困境和安全挑戰,項目回報尚未完全轉化為財政實力。只有通過深化中巴經濟走廊合作,提升經濟活力和財政收入,巴基斯坦才有可能籌措足夠的資金,投資于殲-35A這樣的高端軍事裝備。
巴基斯坦若想在對印競爭中建立整體性軍事優勢,不僅需要先進的戰機,更需要系統性的資源整合,包括訓練、后勤和情報體系的全面升級,而這一切都依賴于經濟的持續增長。中巴經濟走廊作的成功推進,或將成為巴基斯坦突破財政瓶頸、實現軍事現代化的關鍵。
巴基斯坦對殲-35A的興趣無疑體現了其對中國先進軍工技術的認可,但財政困境使其在采購決策上不得不三思而后行。阿西夫部長的公開否認,揭示了巴基斯坦在軍事雄心與經濟現實之間的矛盾。正如他所言,傳言與現實之間存在“鴻溝”,而這一鴻溝的背后,是巴基斯坦在有限資源下艱難權衡的真實寫照。然而,大規模采購殲-35A的計劃,短期內恐難成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