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東風云再起,以色列和胡塞武裝的激烈交鋒,為該地區注入了更多不確定性。
1.胡塞武裝出手:四天內擊沉兩艘貨輪
自美軍轟炸伊朗目標后,胡塞武裝果斷出手,針對駛往以色列港口的貨輪進行打擊。4天內連續擊沉兩艘萬噸級貨輪,"永恒C"號和"魔法海洋"號的殘骸至今還在紅海海底冒著泡。
胡塞武裝明確表示,他們的目標鎖定在與以色列有關聯或支持以色列的對象上。這不僅說明胡塞武裝戰略目標的明確,也展現了他們對紅海某種程度上的強大控制力。
(胡塞武裝四天內擊沉兩艘開往以色列的貨輪)
那么,胡塞武裝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關鍵在于他們的遠程無人機和導彈。不夸張地說,如今胡塞武裝的導彈已經能威脅到幾千公里之外的以色列目標。從技術層面看,這意味著他們的軍事力量正逐步升級,尤其是通過這些裝備實現的“精準打擊”和“區域控制”。
貨輪沉沒掀起的可不只是浪花。貨輪保險費率表正在上演"數字蹦極",途經紅海的船只保費暴漲300%,這對于高度依賴進口的以色列絕不是什么好消息。
這場"紅海大逃殺"暴露出三個殘酷現實:第一,現代戰爭早已不是坦克對轟的時代,價值幾千美元的無人機就能讓億元貨輪打水漂;第二,非國家武裝組織正在獲得過去只有正規軍才具備的區域拒止能力;第三,全球供應鏈的命脈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脆弱。當胡塞武裝的導彈瞄準鏡里映出下一艘貨輪的輪廓時,整個中東的戰爭經濟學正在被重寫。
(胡塞武裝展現了對紅海的強大控制力)
2.胡塞武裝展現驚人韌性,美軍也無能為力
胡塞武裝的打擊行動,標志著其戰爭模式正在經歷一場“質變”。過去,這個組織被視作也門內戰中的一股地方勢力,然而現在,他們通過精準的“蜂群戰術”,已經成功將自己的影響力擴展到整個中東戰略層面。
想象一下,無人機成群結隊,如同成千上萬蜜蜂般撲向對手,讓其防不勝防。這種新型作戰方式的關鍵,不在于單個裝備的威力,而在于集群作戰的效能,以及對于敵方防御系統的極大挑戰。面對這樣的攻擊,即使是全球聞名的以色列情報與防御體系,也感到頗為棘手。
以色列過去一年在情報領域的“斬首行動”可謂雷厲風行,針對哈馬斯、黎巴嫩甚至伊朗的高層決策者下手之快,常常讓其無暇反應。然而,面對胡塞武裝卻碰了壁。
即便數月前,美國出動兩艘航空母艦和多架B-2A隱形轟炸機,力圖一舉終結胡塞武裝,卻因為缺乏明確的打擊目標,而陷入了誤傷民間集會的尷尬境地。
(美軍多次打擊胡塞目標,最后都無功而返)
不是美軍導彈不準,而是根本找不到值得炸的目標——胡塞武裝的指揮系統就像也門的"地下蟻穴",沒有人知道下一個出口在哪。
隨著胡塞武裝在紅海的活躍,其很可能會成為以色列難以應對的新威脅。中東局勢或將發生新變化。
3.事關航運安全,中方公開表態
隨著紅海局勢緊張,波及全球航運安全。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呼吁胡塞武裝維護紅海航道安全。這一呼聲背后,是中國深思熟慮的戰略考量。
紅海是國際能源和貿易的重要通道,任何局勢的波動都會引發全球市場的連鎖反應。因此,耿爽在安理會上的表態,不僅僅是基于外交角度的原則宣言,更是為了保護全球經濟利益。
外交上,中國一直倡導和平與對話。自上世紀以來,中國就支持“兩國方案”,即通過和平談判實現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國并存的目標。在加沙問題上,中國一貫主張通過政治手段解決紛爭,結束當地的人道主義災難。而此次在紅海局勢上的表態,實際上是中國長期以來外交方針的延續。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在海灣及周邊活動的船只開始懸掛五星紅旗以確保安全。五星紅旗儼然變成了“護身符”,這是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日益提升影響力的真實寫照。這樣的現象并不是偶然,而是中國堅持不偏不倚、實事求是的外交政策贏得尊重的結果。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就紅海局勢發聲)
在這個日益多極化的世界,強權政治已越來越不能主宰局勢,更多國家正在崛起成為地區甚至全球事務的重要參與者。中國通過維護國際秩序、公平公正的姿態逐漸被視作國際舞臺上的關鍵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